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单位)信息公开目录 > 鄂托克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索 引 号: 000014349/ | 分 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
发布机构:鄂托克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 发文日期:2015年07月20日 |
名 称: 鄂托克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2015年上半年全旗文化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 |
文 号: 鄂文广电〔2015〕90号 | 主 题 词: |
旗人民政府:
2015年全旗文化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旗委、政府决策部署,以五项文化工程为重点,巩固提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努力促进全旗文化事业的新跨越。
一、2015上半年工作任务进展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试点工程。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成为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遵循。2015年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意见》精神,并根据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旗实际,拟订了全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制订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2015年度“十个全覆盖”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规划。全年规划新建嘎查村文化活动室12个(阿尔巴斯苏木3个,棋盘井镇1个,蒙西镇1个,乌兰镇3个,木凯淖镇2个,苏米图苏木2个)其中100平米的9个、150平米的1个、200平米的2个。截至目前,木凯淖镇旧庙湾村四村合并(木凯淖尔村、大克泊尔村、素扣村)文化室、乌兰镇包日塔拉嘎查文化室已建成;阿尔巴斯苏木乌兰其日嘎嘎查、阿如布拉格嘎查,蒙西镇新民村四村合并(碱柜村、渠畔村、羊场村),乌兰镇哈马日格太嘎查等4个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主体工程已建成,正在进行装修工程。阿尔巴斯苏木巴音乌素嘎查,木凯淖尔镇达楞图如村,棋盘井镇深井村、苏米图苏木苏里格嘎查等4个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已开工建设;苏米图苏木苏米图嘎查,乌兰镇包日呼舒嘎查等2个改扩建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计划近期开工。
(二)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丰富全旗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春节期间组织举办了“幸福鄂托克”2015年农牧民春节联欢晚会、“永恒的旋律”2015年鄂尔多斯民歌新春联欢晚会、“福瑞鄂托克”2015年鄂托克旗文艺青年新年音乐会、“吉祥鄂托克”2015年少儿新春联欢晚会、“祝福鄂托克”2015年乌兰牧骑迎春晚会等6场文艺晚会。元宵节期间开展了“巧手”鄂托克旗民间手工艺品展销活动、“闹元宵”猜谜语活动、秧歌表演、大型广场文艺表演、庆元宵群众趣味性体育活动、“吉祥鄂托克”2015年庆元宵群众文艺晚会、大型音乐焰火晚会、“羊年吉祥”2015年元宵摄影展览等8场群众文化活动。承办了全旗“3.8妇女专场文艺晚会”、鄂托克旗第八届蒙古族学校“金驹杯”鄂尔多斯民歌赛、“欢乐童年”鄂托克旗庆祝国际儿童节文艺晚会等文艺晚会。
(三)提高公共文化单位服务方式和质量。一是春节前组织鄂托克旗书法家协会深入乌兰镇政和园社区开展了“春联免费送我家”活动,为社区居民免费书写春联400多副(蒙汉),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鄂托克旗文化馆开展了大型公益性免费培训班,内容涉及舞蹈基本功、小品、民乐、健身操、剪纸、摄影等课程,学员数量达到300多人。二是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上半年共接待读者2800多人次,借阅图书5000多册。安装了第三代图书馆自动化软件——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和电子书借阅机(读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下载电子书到手机上阅读),进一步健全图书自动化工程。组织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了办证送好书、电子书自助借阅机体验、数字资源平台推广、少儿多媒体体验、“时光·光影”摄影展、图书交换、现场答复读者咨询等7大主题活动。继续加工地方文献,完成65册地方文献的电子制作。三是组织群众文化工作者拍摄完成了《独角戏》、《诉说》等4部蒙汉语微电影和鄂托克旗民间民族现代广场舞《幸福鄂托克》视频教程,上传到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四是制定了《敖包那达慕》主题表演方案,积极筹备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热场表演,完成抽调演职人员和演职人员信息录入工作。积极策划组织排练《回顾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成立56周年》文艺演出及展览。按照年度下乡演出和深入全旗旅游景点演出计划,乌兰牧骑创作一批民族特色浓郁的新创节目,深入碧海阳光、布龙湖、锡林塔拉度假村等旅游景点演出14场,深入新召、框框井、蒙西镇等地下乡演出5场。6月份受邀参加鄂托克前旗“欢乐大草原”旅游文化大会。目前乌兰牧骑正在紧张排练“中国梦”为主题的音乐会,计划于6月底在全旗范围公演。五是继续实施电影放映“2131工程”,在全旗范围内放映公益电影410场。
(四)加大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力度。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加强文物安全检查力度,在百眼井遗址、阿尔寨石窟寺建立文物保护警示牌,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对全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同时加大基建工程文物勘查力度,实地勘探了鄂尔多斯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国道338线苏里格第三天然气处理厂至乌兰镇公路项目建设区内的文物勘查工作。二是启动鄂托克岩画保护工程,岩画点树立保护牌20个,配合鄂尔多斯电视台专题组对希尼乌苏、苦菜沟、毛儿沟、阿如希尼乌苏、阿门乌苏等6个岩画点的实地拍摄,录制了《鄂托克岩画专题片》。三是有序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将普查到的文物信息录入国家文物局文物信息平台,已完成1680件文物的信息录入工作。四是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5.18”世界博物馆日在乌兰镇地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列》等相关法律法规1000多份宣传单,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大非遗保护工作,我旗鄂托克十三敖包节、乌纳干布日都传说、蒙古语口传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蒙古族传统熟皮制作技艺、鄂尔多斯蒙古族刺绣、鄂尔多斯蒙医拔罐疗法等6项非遗保护项目被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五)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任务,制定了“十三五”期间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全面摸底调查全旗文化旅游产业企业,精心设计响沙湾—成陵—阿尔巴斯草原—阿尔寨—都斯图温泉带为主题的精品线路,着手准备出台文化产业细化政策和配套政策。按照鄂尔多斯市建设文化大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企业和园区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推荐申报工作,我旗蒙元文化文化旅游建设项目被选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鄂托克旗蒙行航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被选为内蒙古自治区骨干文化企业和内蒙古自治区小微文化企业。
(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责任,重点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两节”、“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组织开展了“全旗文化市场百日安全生产检查”行动和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确保全旗文化市场秩序,上半年共出动检查人员53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700多家,停业整顿2家,限期整改10家。开展了“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和“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销毁盗版图书、报刊500多册,音像制品6000多张,游戏机3台,电脑主机2台。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因预算经费不到位,导致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工作、流动文化服务供给、文艺下乡演出任务难以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缓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滞后;“十个全覆盖”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系统各单位日常工作无法正常运行。二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城镇原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存在差距,部分苏木镇基层文化设施(包括文化站、社区、文化室)面积、功能、管理队伍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文化现代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水平较低,设备缺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实现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等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全旗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基层文化站、文化室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组织实施。经费投入不足全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与实际需求还要一定差距。各级文化阵地日常活动经费缺乏长效保障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各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对GDP增长贡献率低,文化产业园区和《蒙古秘史博物馆》难以开工建设。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巩固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巩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场馆利用率和设施设备使用率。完成“十个全覆盖”嘎查村文化室建设任务,打造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文化圈和乌兰镇包日塔拉嘎查文化阵地。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的同时,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各类流动文化服务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乌兰牧骑完成农村牧区下乡演出100场以上,并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文化站、社区、嘎查村指导群众;文化馆组织文艺团体和文艺爱好者完成流动文化服务80场以上,并加大文化阵地免费开放力度,设立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免费培训项目;图书馆开展流动图书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的提供文化科技类图书,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完成基层放映电影1000场;鼓励和扶持基层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文化户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选拔优秀文艺骨干担任文化指导员深入全旗各社区、农村牧区、校园开展业务指导。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全旗那达慕大会、消夏广场文化周活动和全旗农民文艺展演、乡村文化节,全市业余组“鄂尔多斯长调民歌”大奖赛,全旗书画创作大赛等导向性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提高艺术精品创作。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圆满完成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热场表演演出任务。加强艺术精品创作力度,组织举办“回顾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成立56周年”展演活动。编排精品剧目深入全旗重点旅游景点经常性开展送精品演出下乡,提高文化旅游品牌化建设。加强群众文艺创作力度,建立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和乡土文化艺术人才奖励政策,激励创作人员积极进行“鄂托克文化”系列文艺作品创作,创作精品群众文艺作品10件。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举办创作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指导,促进文化精品生产,同时注重有条件的文化人才到有关院校学习深造。做好鄂尔多斯民间广场舞的培训普及工作,以社区为普及重点,将覆盖面扩展至棋盘井镇、蒙西镇以及全旗各社区。
(四)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确保全旗文物安全。完成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力争将“鄂托克岩画”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举办一次“鄂托克岩画”展,开一场“鄂托克岩画”学术研讨会。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设“内蒙古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训传承基地”,优化非遗陈列厅,办好各级非遗项目的申报,举办非遗抢救与保护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做好“国际博物馆日”、“文物法宣传日”、“文化遗产日”等文物、文化遗产宣传工作,形成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制定《鄂托克旗“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项目为抓手,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力争制定出台一批扶持力度更大、可操作性更强的文化产业细化政策和配套政策。以文化与旅游融合为突破口,促进演艺、博物馆、文物遗址、非遗生产性项目等优势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组织优秀剧目进行驻场演出,推动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方位宣传鄂托克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阿尔寨石窟文化”、“恐龙足迹文化”、“草原民族文化”三大主题和“温泉胜地”一大亮点,配套开发观光采摘、户外体验等项目,完善交通、食宿等条件,着力在打通“吃住行游购娱”需求链条所有环节和“隔夜游”上下功夫,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力争建成《蒙古秘史》博物馆建设项目任务。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旗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紧紧围绕文化部门职能职责,完成旗委政府下达的涉及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重点要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建立鄂托克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三项制度改革,明确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政策。
(七)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全旗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扫黄打非”专项治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厉查处文化娱乐场所违法行为,坚决把文化市场的违规违法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断推进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积极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全旗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鄂托克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