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鄂托克旗人民政府!
堵住向“三农”补贴资金“薅羊毛”之手

来源:鄂托克旗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5-04-02 16:13

字号:

下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建设好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赋予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是我们重要的职责使命。而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以奶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是全面落实建设好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举措。

  自治区为此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措施,但个别农牧户借推动中小牧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转型升级为由,利用职能部门监管审核漏洞,提供虚假项目申报资料,套取补贴资金。如鄂托克旗审计局在对奶业振兴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一牧户在已经享受农机具补贴的情况下,重复开具已享受补贴农机具设备发票申请中小牧场提升改造项目先建后补资金,叠加享受获利330,200元,经审计现场整改,该牧户退回了重复享受奶业补贴资金。虽然追回了损失,但形成这一行为的做法以及如何堵塞漏洞,规范补贴资金的申报使用,进一步提升资金绩效上值得我们深思。

  对农畜产品生产补贴政策是自治区为促进“三农”工作,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完成“五大任务”,推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共同富裕而出台的重要举措,绝非任由任何组织、单位、个人肆意“薅羊毛”的对象。为此要在不断完善补贴政策规则的同时,对于各类套取补贴的违规行为也要严厉打击,如此双管齐下,方能更好地确保国家补贴政策发挥其应有作用,进而推动“三农”繁荣发展,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职能部门要不断完善补贴规则,堵塞漏洞,要加强指导监督,做好项目落地、推进实施、资金使用、验收、绩效考核评价等工作;加强申报的审核比对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才能让政府补贴落到实处,发挥出“三农”补贴资金惠及民生的应有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各类“三农”补贴资金的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强化法律制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此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于情节严重、涉案金额较大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鼓励公众对骗取、套取“三农”补贴资金的薅羊毛行为进行举报,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并对举报人给予适当奖励,提高法律的威慑力,从而增加“薅羊毛”的成本和风险,让潜在的薅羊毛者望而却步。

  三是做好宣传引导。职能部门、苏木、镇、嘎查村、媒体等都应发挥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农牧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众对薅取国家财政资金羊毛行为危害性的认识,知晓骗取、套取“三农”补贴资金不仅违背了道德准则,更触犯了法律,要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国家“三农”的便利和红利。

  只有多管齐下,从监管、制度、法律和意识等方面共同发力,从源头上打击对“三农”补贴资金“薅羊毛”行为,才能有效制止对“三农”资金薅羊毛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正常的经济秩序,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主办:鄂托克旗人民政府

承办:鄂托克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地图

蒙ICP备050028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6240008

蒙公网安备 15062402000112号

Email:etkqrmzfwz@163.com

电话:0477--6211002

传真:0477--621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