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调解平台好,“非常感谢你们,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将纠纷化解完毕,免去了疫情期间还的跑100多公里去法院开庭的不便”。木凯淖尔镇村民李某在镇矛盾调处中心,紧紧握着第一书记刘建文的手连连道谢。
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委托驻村第一书记调解了一起诉讼中的草牧场界限纠纷,用时三天,当事人足不出户,一起纠纷便得到了化解。
案情回顾
木凯淖尔镇村民李某与其家住乌兰镇的叔叔因草牧场界限纠纷诉讼到鄂托克旗人民法院后李某因不服鄂托克旗人民法院判决,上诉到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接收到此案后,认为该案属邻里纠纷范畴,适宜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既能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又有利于维护亲情关系和睦。主审法官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转至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前期调解。通过前期的沟通,考虑到双方路途遥远由疫情影响到法院调解不便,主审法官便安排9月6日在木凯淖尔镇矛盾调处中心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经过召稍村第一书记刘建文释法说理,旧庙湾村第一书记高虎林的耐心劝说,主审法官远程指导,这起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签署了和解协议。
这是木凯淖尔镇推进纠纷调解平台建设、有效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能够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灵活组织开展调解,该平台我镇于今年6月建成。
木凯淖尔镇党政领导时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间。特殊时期,为保证疫情防控与矛盾化解两手抓,通过“互联网+多元调解”模式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既能避免人员流动,又能最大程度上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利用第一书记既熟悉政策法律又熟悉村情的优势,通过“互联网+驻村第一书记调解”的工作模式高效便民地化解矛盾纠纷,依托法官发挥调解平台远程解纷作用,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
木凯淖尔镇整合资源力量,高标准打造矛盾调处中心,初步形成“一站式”调解工作格局。
木凯淖尔镇将继续着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由“单兵”转为“合作”,由“三头模式”(田间地头、乡野村头、农家炕头)向“三屏模式”(电脑屏、监控屏、手机屏)的转变和发展,真正实现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矛盾纠纷线上登记、调解、转办的“大数据+多元化解”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上一篇: 蒙西镇网络安全宣传周线上线下活动精彩纷呈
下一篇: 肉牛产业犇起来,打造牧区振兴苏米图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