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木凯淖尔镇已经大变样了,村村通着油路,家家户户开着小车,种养殖也实现了机械化,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一位木凯淖尔镇的老干部感慨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木凯淖尔镇统筹推进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路子,贯彻上级战略部署,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稳定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社会治理,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木凯淖尔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朝着“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阔步前进的路上硕果累累。
聚焦产业强镇,收获致富 “金蛋”
木凯淖尔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沙柳、沙棘等自然资源,素有“红色柳林区”之称。这片“红色柳林区”土壤以沙土地为主,沙地上又长有大面积的沙柳林,林内有多种昆虫和草籽,特别适合土鸡生长。十年来,木凯淖尔镇重点打造“木凯淖尔土鸡” “木凯淖尔土鸡蛋”“DHA脑黄金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土鸡全产业配套体系建设。2020年在区域特色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设了土鸡养殖基地,总投资规模1060万元,拥有肉鸡和蛋鸡总养殖规模可达到150万只。挂牌成立“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木凯淖尔工作站”,完成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引进食品加工企业,新建土鸡营养配餐车间,实现品种、养殖、加工、品牌“四统一”。建立DHA脑黄金蛋鸡养殖示范点3处,建成示范村8个、培育养殖示范户150户,从引进种鸡到培育雏鸡,拥有一套完整的养殖设备和规范流程,形成从种源到产品的全产业链闭环运行,日产蛋量达1吨,土鸡养殖规模突破50万只,总产值达到了7000万元,一颗颗土鸡蛋变成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蛋”,一只只名不见经传的土鸡犹如金凤展翅般飞入千家万户。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鼓励发展规模化肉羊养殖,在巴音淖尔村、召稍村试点建设多村联建村集体经济肉羊养殖项目,调购发放肉牛种畜20头、阿白山羊种公羊200只、细毛羊种公羊120只,培育50头以上肉牛养殖规模示范户50户,每处养殖1000只以上。扩大大豆和油料作物、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等种植规模,实现玉米、大豆套种3000亩以上,新增优质牧草1000亩以上,形成多元支撑的种植业发展格局。全镇绒山羊、肉羊养殖规模保持在32万只以上,肉牛养殖规模突破1.1万头,正大嘉远生猪养殖项目建成投产,稳定运行。18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成效显著。
聚焦振兴乡村事业,收获幸福满满
木凯淖尔镇坚持精准施策,振兴乡村事业,认真积累经验、总结模式,全面推广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嘎查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做到乡村振兴为农牧民而兴、幸福创建为农牧民而建。
十年来,木凯淖尔镇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推动“桃力民红色美丽村庄”、“乌兰吉林村高质量发展幸福村庄”试点项目落地实施,开展全镇村部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打造村部10个、提升打造9个,通过民生实事票决全部实施冬季供暖项目。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设置公益性岗位31个,每年为脱贫户免费发放鸡苗50只,重点抓好165户产业户发展,实现产业项目落实、技术服务指导、农畜产品回购“三个优先”。
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了解电商、接纳电商,在电商直播的推动下拓宽新市场,不仅为木凯淖尔镇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空间,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实际有效的探索路径。木凯淖尔镇始终坚持教育强镇战略,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以优异成绩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发放木凯淖尔镇“金秋助学”奖金。2019年以来,共表彰优秀学子120人次,共发助学金15万元,为镇内广大学子的成才之路添砖加瓦。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全镇已经实现常住户包联全覆盖,解决群众困难、办理实事1000余件,办好村民的“心头事”成为常态化,将学党史、办实事、促团结有机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极大激发了各族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许多人返乡创业,家家户户开起了小车,幸福感油然而生。
聚焦传承红色基因,收获“精神食粮”
桃力民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西部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作为革命老区,木凯淖尔镇充分发掘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了让红色文化“热”起来、“活”起来,深深扎根在这片红色沃土,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桃力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骑兵团遗址、红色柳林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200余次培训,总学员数达13000余人。邀请老党员为党员群众讲述党的光辉历史,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增强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在桃力民村的乌兰夫故居门前,83岁的老党员、老村长王风风为党员群众上一堂生动而鲜活的党课,他激动地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我们打江山,成立了新中国,我们才过上了太平日子……我们一定要跟着党走,听党的话,遵守党的纪律。”老党员的真情讲述让在场群众无不动容。
十年来,木凯淖尔镇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立足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充分结合起来,高质量推进“红色旅游”,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打造集观光、住宿、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桃力民红色小镇”,深入实施老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带动老区人民通过提供管理服务、销售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及开办“农家乐”“牧家乐”等形式,持续共享红色旅游发展“红利”,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目前,木凯淖尔镇培育全市文化旅游示范嘎查村3个,开展“三同”实践教育体验户接待培训,将察汗敖包金沙屿、桃力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全旗文化旅游路线,以高质量的红色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木凯淖尔镇继续弘扬老区精神,精心组织各嘎查村文艺队以爱党爱国为主题排练节目,精心办好红色文化节、村歌大赛等全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全镇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同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作村歌13支,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家载歌载舞,一首首唱给党的赞歌、一支支献给人民的舞蹈、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绘制出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泰民安的美好景象。
聚焦绿色发展理念,收获“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木凯淖尔镇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理念新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守生态红线,开展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严格落实禁休牧、草畜平衡等政策制度,积极开展增绿增效行动,改良草牧场15.5万亩,种植柠条15万亩,种植优质牧草4500亩,种植绿化苗木152亩,绿化整治取土坑,整体环境面貌持续好转,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严守耕地、基本草原红线,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草原林地行为,按时完成林草湿地疑似违法图斑的核查整改工作;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项目500处、禁牧项目260万亩、生态恢复项目50万亩,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成为生态木凯淖尔的永恒追求。
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木凯淖尔镇,草绿了,河清了,村美了,人富了,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局面。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木凯淖尔镇信心百倍,砥砺奋进,弘扬老区精神,为鄂托克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