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单位)信息公开目录 > 旗司法局
索 引 号: 000014349etk019/2014-13522 | 分 类: 公安、安全、司法 ; 业务工作;其它 |
发布机构:鄂托克旗司法局 | 发文日期:2014年09月24日 |
名 称: 鄂托克旗司法局关于上报实施帮扶任务进展情况的报告 | |
文 号: 77号 | 主 题 词: |
鄂司发〔2014〕77号
鄂托克旗司法局关于上报
实施帮扶任务进展情况的报告
旗教育实践办:
现将《鄂托克旗司法局实施帮扶任务进展情况》呈上,请审阅。
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鄂托克旗司法局实施帮扶任务进展情况
按照旗委、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局以“三联六助一行动”暖民心工程为载体,认真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活动。在对包扶村木凯淖尔镇小湖村的结对帮扶过程中,我局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帮扶措施,不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切实为帮扶村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有力地促进了结对帮扶村村级经济的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变,进一步促进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将我局实施帮扶任务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以来,根据市委“三到”服务要求及旗委、政府“下基层、解民忧、帮民富”主题实践活动精神,司法局被确定为木凯淖尔镇小湖村的结对帮扶单位。小湖村位于木凯淖镇南部15公里,总人口624人,总户数190户;常住农牧户64户,人口282人。全村总面积13.8万亩,耕地面积2500亩,林地3.9万亩,退耕还林7890亩。共有5个社,农村低保户39户,享受残疾人补助23户,孤寡老人2户,危房户4户(其中一户为残疾人家庭)。该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玉米、土豆、葵花,发展养羊、养猪、养鸡以及外出务工的和碱湖承包为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广泛动员,层层分解落实帮扶任务
我局及时召开党员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局领导要求大家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从帮助结对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增效的实际出发,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高度出发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在进行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我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小湖村走访调查研究,与该村共同制定了帮扶计划,采取新举措,层层建立责任制,把帮扶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科室、党员、干部,确保帮扶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我局还对具体的帮扶对象建立了详细的帮扶台帐,台帐中有党员干部名单、深入小湖村的调研信息、帮扶结对名单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承诺卡及相关工作情况,内容明确、一目了然,便于各位党员干部在落实帮扶措施时参考。
(二)针对结对帮扶村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为了有效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我局结合所结对帮扶的小湖村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帮扶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一是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式,帮助其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二是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三是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四是协助小湖村做好维稳工作,积极协调解决群众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五是指导小湖村深入分析地区比较优势和劣势,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发展蓝图。
1、改善基础设施,夯实致富根基。“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司法局深知小湖村基础建设薄弱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帮扶开展之初就了解到小湖村有2条村级简易土路,由于道路常年缺乏养护、年久失修,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生产出行极为不便。帮扶工作开展以后,旗司法局积极行动,通过实地调研查看,多方沟通,于2013年9月协调旭盛农业合作社出资32000元,打通断头路,修缮大雨冲坏的狭窄危路,使该村各社之间的道路全部正常通行,村民从此告别了“出不去、进不来”的闭塞生活,不再为出行和运输而发愁。施工过程中,司法局干部同当地群众齐心协力、自愿投工投劳、主动平整道路,形成了干群齐心互动的生动场面。司法局累计投入4万余元,按照规范化阵地建设标准,修缮了村委会办公室、图书室等场所,为村委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此外,旗司法局还协调移动公司为小湖村增设移动信号架,解决了通讯不畅的问题。
2、统筹发展要素,助力增收致富。农牧民的致富增收关键是产业化发展,在生产中农牧民最需要资金、技术、信息和产业发展规划的配套支持。针对小湖村养殖规模小、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等实际情况,旗司法局着力推进当地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舍饲养殖,通过积极协调农业银行、科协、农口等部门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及规划发展,集中力量抓好小湖村的特色优势发展产业。同时,旗司法局干部职工通过摸底调查,建立了小湖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输出及就业、养老医疗保险征缴、以草定畜等工作台帐,并整理劳务就业信息,搜集农产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指导群众确定发展重点,理清增收致富思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自结对帮扶以来,先后协助养鱼专业户赵世峰和养牛大户赵学兵各自贷款5万元,帮助他们新建了鱼塘和牛棚;还帮助村民郭栓柱建设了一处蔬菜温室大棚,既让农牧民吃上了新鲜蔬菜,又给村民做了示范带动。
3、争取基础项目,推动稳步发展。旗司法局坚持把谋划争取项目作为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加强小湖村的舍饲养殖力度,旗司法局积极与旗农开办协调资金100万元,为小湖村建设了20个标准化羊棚,有效提高了牲畜抵御风寒能力,解除了农牧民后顾之忧,优化了农村养殖结构;为了减少土壤和水质污染、降低传染病传播、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旗司法局还积极与旗卫生局协调,投入24万元在小湖村各村社建设了80个卫生厕所,农村旧式厕所脏乱臭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了减少村民粮食产后损失,旗司法局还与旗粮食局协调资金6.4万元,为小湖村20户农户配置了20套金属网钢骨架矩形储粮仓,帮助农民科学储粮、安全储粮,实现“不耕耘的收获,不生产的增产”。
4、干部齐心协力,解决群众困难。旗司法局组织干部职工通过结对帮扶、捐款捐物、上门慰问等方式,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三到”服务开展以来,司法局干部职工共与25户农牧户结成帮扶对子,先后为小湖村贫困党员、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及困难户送去了价值8万余元的生活物资和帮扶金;组织党员干部捐款捐物,为代佳蓉等6名留守儿童提供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帮扶资金;协调有关部门共筹措资金14万元,解决了小湖村4户农牧民的危房改造问题;在禁休牧期间,累计捐助饲草料等物资3万余元,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此外,司法局还多次组织干部职工为一些无劳动能力或身体残疾的农牧民开展春种收秋工作,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誉。
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以来,旗司法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聚民心增信心,排民忧解民难”为工作目标,以“改善条件强基础、调整结构促增收、争取项目强推进、同心协力谋发展”为工作思路,结合小湖村的村情民情,真心实意帮基层、全心全意解难题,不断创新帮扶机制,加大帮扶力度,扎实推进小湖村全面发展,为小湖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司法局全体干部共同努力下,该村人均收入从4000元增长到5500元,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升。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碱湖的证件问题。由于碱湖开采证于2003年到期没未检作废,承包企业处于无证开采状态,国土资源局已责令停止碱湖开采,导致造成的承包碱湖的企业损失由村里承担,而小湖村村级财务无力赔偿损失,造成纠纷不断。
2、项目引进问题。小湖村大部分农牧户不养牧,期待引入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没有项目落地,导致大量草牧场闲置。
3、村级经费问题。随着碱湖开采等问题的出现,小湖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目前几乎完全依赖于相关包扶单位给予资助,村部经费紧缺,工作开展举步维艰,经费开支捉襟见肘。
4、道路问题。化工厂到小湖村的旧路,年久失修,特别是在下雨天,根本无法通行,希望能新建村路。
(二)解决对策
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技术,系统化、规模化,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1、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努力把“旭盛农民合作社”这个品牌在全村的努力下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品质,提高档次,加大营销和观光等产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效益农业。利用该村地广人稀,日照时间长,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等良好的自然条件,发展日光温室、种植有机蔬菜,培养优质瓜果。
3、碱湖证件的办理。积极有效利用市发改委对该村的对口帮扶,结合“三到”活动,争取在碱湖相关开采证书办理上给予手续及费用的减免,最大程度的降低村级集体经济损失。
4、农牧业项目引进。小湖村大部分农牧户不养牧,导致大量草牧场闲置,急需引进退牧还草等项目。
5、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将全村的贫困户按贫困原因分类,加大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特别是对家中尚有青壮劳动力家庭,改变单一的“输血”扶贫,鼓励通过参加就业转移培训增加劳动技能,实现“造血”脱贫。
6、着力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化工厂到小湖村的泥土路,年久失修,特别是在下雨天,根本无法通行,积极协调市发改委对该村的帮扶争取到2015年完成化工厂到小湖村的总共23公里油路。
7、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8、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功能。到2015年,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四、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
如何能开展好帮扶工作,使其真正见到实效。经过积极调研与深入思考,在此,提出几点浅见。概括来说,是要在“真”、“心”、“实”、“意”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真下基层。下基层,怎么下?是今年全旗开展此项活动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只是“车轮上转转,站在嘎查村头看看,新闻镜头上闪闪”,那这样的下基层活动不开展也罢。下基层我们就要真下,要静悄悄的下、轻车简从的下,不搞层层陪同,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党员干部联系的户子,了解情况、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二是心系群众。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核心是要帮扶和服务群众,解决群众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心中没有群众、不为群众着想,那就歪曲了活动的本意。在活动中要求全旗党员干部要多想想基层工作者和基层群众的难处,少一些“官僚主义”、少一些“劳民扰民”,脚上多沾点泥土,心里就会多沉淀一些真情。心系群众,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不是随意的一个想法,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对群众的一种感情,通过在感情上与群众保持一致,在交往上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做法上用群众的办法去解决群众的问题,按群众的意愿去办事,办一些符合群众实际的事情,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心系群众,受群众欢迎。
三是实解民忧。为基层群众服务要查找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问题去分析、去思考、去协调、去解决,不能只是按照自己在机关坐下拍拍脑袋想出的措施强加于群众,这样既不能为民解忧,也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党员干部通过下基层,将群众在生产生活、邻里关系、草牧场流转或征占用、学生上学、大病重病等方面自身不能解决,找不到解决渠道的实际问题或矛盾纠纷排查上来,想方设法为其解决和化解,增加群众的满意度,增强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信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意帮民富。增加基层群众的收入,是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目标之一,也是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基础。为此,帮助基层群众致富是全旗党员干部下基层的一项重要任务。基层群众由于缺少信息、资金、知识,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小富则安”的思想,导致致富难、发展难。党员干部在帮助基层群众找致富途径时,要结合帮扶户的实际情况,通过思想上引、资金上扶、门路上找、技术上教等帮扶措施,为帮扶户提供致富信息或开辟致富途径。同时,要为基层群众算账,通过算原来生产生活的帐和在生产生活方式调整后的账,用数字来说服群众,转变基层群众的思想,实现帮扶服务户的增收致富。
鄂托克旗司法局 2014年9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