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矿区矛盾纠纷,涉及人员复杂,解决难度大等情况,煤炭系统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根据教育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由矿区发展协调服务中心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矿区第一线开展“大调研”活动,摸清煤矿在房屋拆迁、草牧场、劳资、工伤,劳动合同等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分析原因,根据矛盾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办实事,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矿区和谐稳定。
一、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
一是近几年来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扩大,采区范围内居住的住户需搬迁,就涉及到拆迁补偿事宜。因补偿数额差距较大双方谈不拢,影响煤矿正常开采,于是产生矛盾纠纷。
二是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煤炭需求回落,价格下滑,资金回笼缓慢,企业经营困难,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信访事件增加。
三是部分煤矿建在牧民草牧场附近,煤矿开采部分草场塌陷,牧民要求煤矿给予塌陷区补偿,因补偿达不到牧民要求,出现牧民封堵煤矿厂区出口现象,造成煤矿无法正常运营。
四是部分煤矿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备案制度不完善。企业法人,矿级管理人员对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保护矿工合法权益”不到位,没有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合同形式明确下来,一旦发生纠纷,处理起来很棘手。
五是劳资纠纷居各种矛盾纠纷案件之首。因工人几个月领不到工资或工资被工头卷走,出现工人集体罢工和上访事件。
二、解决矛盾纠纷的措施和方法
面对名目繁多,纷乱复杂的矛盾纠纷事件,煤炭局经过认真梳理归类,坚持“排查先行,化解跟进,明确职责,协同解决”的原则,不时将工作重心前移,变被动化解为主动排查,并不断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第一、严把煤矿复工验收关,将煤矿矛盾纠纷是否处理完毕做为煤矿复工验收能否通过的一个重要条件,煤矿无矛盾纠纷方可通过复工验收。
第二、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机制。采取以矿区发展协调服务中心为主,煤管、安检、纠察、救护队、技术室为辅的全系统总动员共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利用各二级单位人员经常深入矿区一线的有利条件,及时掌握事件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排查,早化解。排查先行,化解跟进,上下联动,齐头并进,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制定统一执行标准。正在制定鄂托克旗矿区移民搬迁补偿,采空塌陷区补偿,征收草牧场补偿,安置补助,青苗补偿,粉尘、生活垃圾污染补贴等一揽子补偿标准。做到照事办事,有章可循。
第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结案率。要求煤矿制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方案,成立矛盾排查化解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做到快速反应,早介入、早平息,讲究实效,速战速决,依法妥善处置。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煤炭局本着“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共计受理矛盾纠纷案件44 起,按照矛盾纠纷类型划分:劳资纠纷40起,涉及人数1131人,金额5540万元。已解决29起,正在解决11起。草牧场污染补偿纠纷4起,涉及人数10人,正在解决。
针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矿区发展协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矛盾发生地现场摸清情况,给双方当事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费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做通双方工作,使矛盾纠纷一件件得到解决,有力的维护了矿区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