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单位)信息公开目录 > 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索 引 号: 000014349IHA089/2016-01257 | 分 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业务工作 |
发布机构: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发文日期:2016年01月20日 |
名 称: 关于上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制说明书的报告 | |
文 号: 鄂农综办发[2016]2号 | 主 题 词: |
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
上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
项目计划编制说明书的报告
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按照《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鄂农综办发[2015]99号)》文件要求,我旗对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草原建设项目做出如下安排。
项目计划总任务6.2万亩,其中饲料基地0.9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划区轮牧3.3万亩、绒山羊及肉羊养殖小区6个、科技推广1项。项目计划总投资271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58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463万元、市级配套资金63万元、旗级配套资金62万元、群众自筹568万元。望上级部门给予立项批复。
附件:1、 鄂托克旗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制说明书
2 、目标管理责任状
3、 村民决议
4、 施工进度、监理、科技推广表
5 、土地项目投资、节水灌溉表
6 、投资投劳审查意见
7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报表
8、 鄂草计计划报表
9、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文件
10、鄂托克旗2016年存量资金草原建设项目片、点、户坐标
2016年1月20日
主题词:农业 综合开发 项目 计划 报告
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6年1月20日印发
共印10份
鄂托克旗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制说明书
根据《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鄂农综办发[2015]99号)》文件要求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提出的“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的总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在农村牧区全面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牧业及规模经营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思路,根据全旗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本着坚持重点突出、尊重农牧民意愿、完善建设内容、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的原则,对我旗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制工作做出如下说明。
1、地理位置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地处东经106˚ 43′—108˚ 54′,北纬38˚18′—40˚11′之间。其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与杭锦旗、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接壤,西部与乌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毗邻,部分地区隔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2016年项目区位于鄂托克旗中部的阿尔巴斯苏木、乌兰镇和木凯淖尔镇。
2、地形地貌
项目区深居鄂尔多斯高原,是鄂尔多斯台地重要组成部分,地势北高南低,除北部桌子山一带属山区外,其余大部分呈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中部为都斯图河河谷地形,西南部为沙地,全境海拔1125—1412米。2016年项目区为都斯图河河谷地形和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由第四系冲积洪积砂砾岩组成,海拔一般在1180—12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米左右,地形差异不大。
3、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温带半干旱草原区气候区,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短促,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漫长,是项目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太阳能总辐射量为142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量为69.6千卡/平方厘米·年;年平均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35℃;全年≥10℃积温2900℃,年平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左右,年平均蒸发量2400毫米,是年降雨量的12倍。无霜期134天,大风、沙尘暴天气较多,尤以春季最多,是项目区农牧业受损的主要灾害。
4、水资源
鄂托克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4701万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33263.06万立方米/年,地表水水资源量1438.56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0670.12万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19552.77万立方米/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1117.35万立方米/年,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蒙西镇水资源总量2316.58万立方米,可利用量936.3万立方米;棋盘井镇水资源总量3167.23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540.03万立方米;阿尔巴斯苏木水资源总量7466万立方米,可利用量4520.28万立方米;乌兰镇水资源总量7238万立方米,可利用量4563.85万立方米;木凯淖尔镇水资源总量5140.53万立方米,可利用量2720.1万立方米;苏米图苏木水资源总量9237.72万立方米,可利用量6313.39万立方米;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水资源总量89.44万立方米,可利用量50.4万立方米;阿白山羊种羊场水资源总量28.26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4.54万立方米;赛乌素草业公司水资源总量16.82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1.23万立方米。
据统计,2013年全旗总用水量1718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1125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648万立方米,城乡生活用水量670万立方米,生态及其它用水量713万立方米。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东南部沙区地下水层浅,中西部都斯图河流域承压自流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梁地也有部分富水区,静水位在1—4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大,矿化度低,适宜人畜饮水,保证项目水资源的利用。经计算,项目区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7789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102万立方米/年,现状开采量为4125万立方米/年,预测需水量为180万立方米/年,说明项目区的水资源量是有保证的。
5、土壤及植被资源
项目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淡栗钙土和棕钙土,其次有零星分布的灰色草甸土与草甸栗钙土。风沙土多属半固定风沙土,出现在隆起的沙丘地形,适宜种植乔、灌、草,是区域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草甸栗钙土发育在平缓地形,土层深厚,适宜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是开发生态经济绿洲的主要土地资源。
天然草场从东向西分为四个植被带和一个隐域性非地带草甸草场,即:干草原,优势植物为狭叶锦鸡儿,草本以针茅、羊草、隐子草、冷蒿等为主;荒漠化草原,优势植物是油蒿,草本以沙竹、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等为主;草原化荒漠草场,主要植物有藏锦鸡儿和红砂、珍珠;干旱荒漠草场,主要植物有红砂、霸王柴、棉刺和四合木;草甸草场,大部分由禾本科和莎草科组成;盐化草甸主要有芨芨草、白刺、红砂、盐爪爪、珍珠柴等。2016年项目区在干草原和荒漠化草原草场植被带。
鄂托克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旗总面积20674平方公里,下辖6个苏木镇,76个嘎查村,总人口10.3万人。其中蒙古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为2.47万人,占总人口的28%;农牧业人口5.13万人,占总人口的58%,其中牧业人口4.43万人,占总人口的50%,农牧业劳动力2.54万人。牧业年度牲畜头数稳定在140万头只左右,以绒山羊为主,位居自治区前十位。预计201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农牧业产值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848元。
2016年项目区涉及农牧户397户,人口1545人,劳动力859人,草场面积42.79万亩,饲料基地0.9万亩,牲畜总头数5.59万头只,农牧业总产值3930万元,项目区农牧民收入总额176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449元。
全旗天然草场2600多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005万亩。依植被特征和环境条件而言,全旗草牧场由东南向西北可划分为干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四种类型。截止2015年底,已建成各种草库伦16212处,面积2300万亩,畜均25亩。其中建成以水为中心的,水、草、林、料、机五配套草库伦5860处,202万亩。饲草料灌溉面积41.67万亩,畜均0.33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20万亩,畜均0.16亩。第四次草普结果:鄂托克旗草原三化分布,中部偏西北为退化草原,东南部为沙化草原,盐渍化草原零星分布于湖泊附近与沟谷之间。根据本次草原普查结果,全旗三化草原面积为1509.23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0.95%。其中乌兰镇196.47万亩;棋盘井镇402.36万亩;蒙西镇133.7万亩;木凯淖尔镇139.87万亩;阿尔巴斯苏木424.6万亩;苏木图苏木212.23万亩。三化面积中,退化面积为739.46万亩,占全旗草原面积的24.96%;沙化面积为662.5万亩,占22.36%;盐渍化面积为107.27万亩,占3.62%。近几年来由于牲畜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连年的少雨干旱,加之草原建设投入不足,综合配套建设差,发展速度慢,草畜矛盾日趋突出,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现象非常严重,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二、区域布局与开发重点
按照项目区土地综合治理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相应的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及其他配套措施确定项目区的总体布局,进行总体设计。总体布局如下: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2016年度建设在阿尔巴斯苏木的赛音乌素、巴音乌素、希尼其日嘎、布隆、呼和陶勒盖、乌兰乌素、哈图等7个嘎查,木凯淖尔镇的旧庙湾、桃力民、乌素其日嘎、索扣、木凯淖尔、伊克乌素、巴音淖尔7个嘎查村,乌兰镇的乌兰图克、包日塔拉等2个嘎查实施。
项目建设任务为: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2016年新建饲料基地0.9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划区轮牧3.3万亩、绒山羊及肉羊养殖小区建设6个、科技示范推广1项。
项目布局如下:
赛音乌素嘎查饲料基地0.259万亩。
巴音乌素嘎查饲料基地0.01万亩、划区轮牧3.3万亩。
布隆嘎查饲料基地0.476万亩。
呼和陶勒盖嘎查饲料基地0.031万亩。
哈图嘎查改良草场2万亩、饲料基地0.011万亩。
乌兰乌素嘎查饲料基地0.01万亩。
希尼其日嘎嘎查饲料基地0.033万亩。
乌素其日嘎村养殖小区1处、饲料基地0.018万亩。
巴音淖尔村养殖小区1处。
伊克乌素村养殖小区1处。
木凯淖尔村养殖小区1处。
索扣村养殖小区1处。
桃力民饲料基地0.015万亩。
旧庙湾饲料基地0.007万亩。
包日塔拉村养殖小区1处。
乌兰图克嘎查饲料基地0.03万亩。
开发重点是严格按照“三区”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安排饲料基地、人工草地、改良草场、划区轮牧、养殖小区、家庭牧场示范户等建设内容,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灌溉农业,大力推广应用各种适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项目总投资2714万元,其中饲料基地投资900万元、改良草场投资360万元、养殖小区建设投资1121万元、划区轮牧投资156.5万元、科技推广投资124.4万元、项目管理费30.7万元,项目管护费21.4万元。
(一)饲料基地
饲料基地任务0.9万亩,投资9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16%,其中财政资金8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
水利措施:投资594.05万元,占饲料基地总投资的66.01%,其中财政资金504.05万元。
1、埋设输水管道88.08公里,投资246.6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6.62万元。
2、其它水利措施,投资347.4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7.43万元。
草业措施:总投资71.95万元,占饲料基地总投资的7.99%,其中财政资金71.95万元。
1、围栏54.3公里,投资71.9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1.95万元。
林业措施:总投资234万元,占饲料基地总投资的26%,其中财政资金234万元。
营造防护林0.0585万亩,投资23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34万元。
改良草场总任务2万亩,总投资3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26%,其中财政资金36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
草业措施:总投资360万元,占改良草场总投资的100%,其中财政资金360万元。
1、围拦37.7公里,投资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万元。
2、补播2万亩,投资10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6万元。
3、购优良草种6万公斤,投资2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4万元。
养殖小区投资11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3%,其中财政资金643.1万元,自筹资金477.9万元。畜牧设施建设内容包括:
1、建标准化棚圈17700平方米,投资643.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43.1万元。
2、建储草棚11800平方米,投资477.9万元,其中自筹资金477.9万元。
(四)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任务3.3万亩,总投资15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8%,其中财政资金156.4万元。建设内容包括:
草业措施:总投资156.5万元,占划区轮牧总投资的100%,其中财政资金156.4万元。
围栏118.1公里,投资156.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6.4万元。
(五)项目管护费
项目管护费财政投资2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占财政资金的1%)。
(六)科技推广
科技推广1项,科技推广措施,投资12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8%,其中财政资金124.4万元。
1、示范推广项1项,即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1300亩。
(七)项目管理费
项目管理费3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3%,其中财政资金30.7万元。
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运用水利、农业、林业、生物、科技推广等措施,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力争项目建成后达到优质、高产、稳定、节水、高效的基本要求。
(一)水利措施上,积极做好各项春耕水利措施,采用推广管灌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二)农业措施上,积极引导农牧民做好科学种田,科学养田,科学收田的各项工作。
(三)林业措施上,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生态条件,防止风沙危害,保证农作物产量。
(四)科技推广措施上,重点加强对项目区农牧民及苏木镇及嘎查村干部的培训,提高群众整体素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