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鄂托克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单位)信息公开目录 > 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关于上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扩初设计的报告

索 引 号: 000014349IHA089/2016-01259 分  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业务工作
发布机构: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发文日期:2016年01月20日
名  称: 关于上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扩初设计的报告
文  号: 鄂农综办发[2016]3号 主 题 词:

 

 

 

 

 

 

 

 

 

 

 

 

 

鄂农综办发[2016]3                       签发人:刘忠

 

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上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扩初设计的报告

 

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依据《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鄂农综办[2015]99号)文件要求,以及本旗实际,《鄂托克旗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扩初设计》已拟妥,现随文上报,请审阅。

附件:1、鄂托克旗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扩初设计

      2、 扩初设计评估论证意见

      3、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任务表

4、鄂托克旗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工程投资概算表

5、鄂托克旗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建设单项工程概算表

6、财务评价表及其他相关图

 

O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主题词:农业  综合开发  扩初设计  报告

 抄送:项目区和项目实施单位

 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6年1月20印发

共印10

鄂托克旗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扩初设计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二、    项目实施单位: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三、    项目建设地点: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木凯淖尔镇项目区、乌兰镇项目区

四、    项目建设期:建设期为1年,即2016

五、 建设内容与规模: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草原建设项目,建设饲料基地0. 9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新建养殖小区6处、划区轮牧3.3万亩、科技示范推广1项。其中阿尔巴斯项目区建设饲料基地0.83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划区轮牧3.3万亩。木凯淖尔镇项目区建设饲料基地0.04万亩、养殖小区5处。乌兰镇项目区建设饲料基地0.03万亩、科技示范推广1项、养殖小区1处。

六、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714万元,其中饲料基地投资900万元、改良草场投资360万元、养殖小区建设投资1121万元、划区轮牧投资156.5万元、科技推广投资124.4万元、项目管理费30.7万元,项目管护费21.4万元。

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总投资1377万元,其中饲料基地投资830万元、划区轮牧投资156.5万元、改良草场投资360万元、项目管理费17.61万元、工程管护费12.89万元。

木凯淖尔镇项目区总投资871万元,其中饲料基地投资40万元、养殖小区投资817万元、项目管理费8.82万元、项目管护费5.18万元。

乌兰镇项目区总投资466万元,其中饲料基地投资30万元、养殖小区投资304万元、科技推广投资124.4万元、项目管理费3.3万元、项目管护费4.3万元。

七、资金筹措: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271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58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463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63万元、旗级财政配套资金62万元、自筹资金568万元。

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计划总投资13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93.9万元、自筹资金83.1万元。

木凯淖尔镇项目区计划总投资8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5.1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288.6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63万元、旗级财政配套资金62万元、自筹资金352.3万元。

乌兰镇项目区计划总投资46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9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74.4万元、自筹资金132.6万元。

八、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增加节水灌溉面积0.9万亩,年节约水180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9万亩,年新增干草245万公斤,饲料45万公斤,肉5.65万公斤,绒2823公斤,皮2823张,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14万元,项目区农牧民纯收入增加总额21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95元。

九、项目区勘察设计情况:2016年项目区通过对棋盘井镇、乌兰镇、木凯淖尔镇、阿尔巴斯苏木等四个苏木镇的详细调查、勘察设计,苏木镇上报项目建议书、分析农牧民积极性和资源条件等各方面的要素,同时通过竞争立项等机制,根据三区划分等详细调查,确定阿尔巴斯苏木、木凯淖尔镇和乌兰镇等农电线路、基础条件、资源条件较好的苏木镇为2016年项目区,并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建立项目库,做完所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鄂托克旗中部,地处东经106°43′—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项目区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与棋盘井镇、乌审旗、苏米图苏木、乌兰镇接壤,西部与鄂托克前旗、乌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毗邻。项目区涉及阿尔巴斯苏木的赛音乌素、希尼其日嘎、巴音乌素、布隆、乌兰乌素、呼和陶勒盖、哈图等7个嘎查;木凯淖尔镇的旧庙湾、桃力民、乌素其日嘎、索扣、木凯淖尔、伊克乌素、巴音淖尔7个嘎查村;乌兰镇的包日塔拉、乌兰图克等2个嘎查。

(二)地形地貌

项目区深居鄂尔多斯高原,是鄂尔多斯台地重要组成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除桌子山一带属山区外,其余大部分呈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中部为都斯图河河谷地形,西南部为沙地,全境海拔11251412米。2016年项目区为都斯图河河谷地形及缓慢起伏的波状高原,由第四系冲积洪积砂砾岩组成,海拔一般在118012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米左右,地形差异不大。

(三)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温带半干旱草原区气候区,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短促,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漫长,是项目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太阳能总辐射量为142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量为69.6千卡/平方厘米·年;年平均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35℃;全年≥10℃积温2900℃,年平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左右,年平均蒸发量2400毫米,是年降雨量的12倍。无霜期134天,大风、沙尘暴天气较多,尤以春季最多,是项目区农牧业受损的主要灾害。

(四)植被和土壤条件

项目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淡栗钙土和棕钙土,其次有零星分布的灰色草甸土与草甸栗钙土。风沙土多属半固定风沙土,出现在隆起的沙丘地形,适宜种植乔、灌、草,是区域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草甸栗钙土发育在平缓地形,土层深厚,适宜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是开发生态经济绿洲的主要土地资源。

天然草场从东向西分为四个植被带和一个隐域性非地带草甸草场,即:干草原,优势植物为狭叶锦鸡儿,草本以针茅、羊草、隐子草、冷蒿等为主;荒漠化草原,优势植物是油蒿,草本以沙竹、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等为主;草原化荒漠草场,主要植物有藏锦鸡儿和红砂、珍珠;干旱荒漠草场,主要植物有红砂、霸王柴、棉刺和四合木;草甸草场,大部分由禾本科和莎草科组成;盐化草甸主要有芨芨草、白刺、红砂、盐爪爪、珍珠柴等。2016年项目区在干草原和荒漠化草原草场植被带。

(五)水资源条件

鄂托克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4701万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33263.06万立方米/年,地表水水资源量1438.56万立方米/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0670.12万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19552.77万立方米/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1117.35万立方米/年,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蒙西镇水资源总量2316.58万立方米,可利用量936.3万立方米;棋盘井镇水资源总量3167.23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540.03万立方米;阿尔巴斯苏木水资源总量7466万立方米,可利用量4520.28万立方米;乌兰镇水资源总量7238万立方米,可利用量4563.85万立方米;木凯淖尔镇水资源总量5140.53万立方米,可利用量2720.1万立方米;苏米图苏木水资源总量9237.72万立方米,可利用量6313.39万立方米;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水资源总量89.44万立方米,可利用量50.4万立方米;阿白山羊种羊场水资源总量28.26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4.54万立方米;赛乌素草业公司水资源总量16.82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1.23万立方米。

2015年全旗总用水量1718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1125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648万立方米,城乡生活用水量670万立方米,生态及其它用水量713万立方米。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东南部沙区地下水层浅,中西部都斯图河流域承压自流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梁地也有部分富水区,静水位在14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大,矿化度低,适宜人畜饮水,保证项目水资源的利用。经计算,项目区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7789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102万立方米/年,现状开采量为4125万立方米/年,预测需水量为270万立方米/年,说明项目区的水资源量是有保证的。

(六)主要制约因素综合分析

1、资源危机显现

项目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地下水的补给十分有限且比较困难。灌区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大水漫灌,工程配套不完善,漏水、弃水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管理不善,节水意识不强,超定额灌水现象普遍,造成灌水量大,浪费严重。

2、种植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旱灾频发和当地群众对优质饲草营养成份的认识不足,当地群众在种植业方面重粮料、轻饲草,并忽略了对当地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3、种养结构产业链短

种养结构比较单一,养殖品种少,规模小,且丰产年份与受灾年份调整不灵活,一年内四季调整不灵活,由此,导致丰年饲草相对过剩,而灾年紧缺。同时也由于缺乏规模化养殖,导致了当地饲草的转化没有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点。

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首先是鄂托克旗农牧业经济基础薄弱,农牧民自筹能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特别是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已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农牧业机械化程度低,人力务工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5、草牧场退化、沙化严重

几十年来,由于牲畜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连年的少雨干旱,加之草原建设投入不足,综合配套建设差,发展速度慢,草畜矛盾日趋突出,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现象较严重,全旗三化草原面积1509.23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0.95%。三化面积中,退化面积为739.46万亩,占全旗草原面积的24.96%;沙化面积为662.5万亩,占22.36%;盐渍化面积为107.27万亩,占3.62%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成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一) 畜牧业生产

2016年项目区属于现代农牧业发展核心区,畜种主要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主,畜群结构主要以基础母畜为主,当年羔羊全部育肥出栏,项目区现有牲畜总头数48.2万头只。牧区以半舍饲半牧为主,项目区农牧户绝大多数畜牧设施陈旧,不能满足饲养需要,抑制农牧民增收。

(二)饲草料生产

项目区现有草场面积2100多万亩,占全旗土地面积的65%,人工草地面积达到10万亩,饲料基地27.57万亩,其他经济作物4.1万亩,种植品种主要以饲料玉米、优质牧草等为主,粮、经、草多元化种植结构不尽合理。

(三)项目区涉及到的嘎查、项目户基本情况

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2016年涉及到的赛音乌素、巴音乌素、希尼其日嘎、布隆、呼和陶勒盖、乌兰乌素、哈图等7个嘎查,其中赛音乌素嘎查为优化发展区,其他为限制发展区。项目区涉及农牧户96户,人口387人,劳动力258人,农牧业总产值1987万元,项目区农牧民收入总额89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100元。项目区的饲料基地需要劳动力较多,但在赛音乌素地区有较完善的农牧业机械服务队,并该地区有较多的外地打工人员,可满足项目经营需求。

木肯淖尔镇项目区2016年涉及到旧庙湾、桃力民、乌素其日嘎、索扣、木凯淖尔、伊克乌素、巴音淖尔等7个嘎查村,其中巴音淖尔村属于限制发展区,其他为禁止发展区。项目区涉及农牧户218户,人口895人,劳动力465人,农牧业总产值1345万元,项目区农牧民收入总额60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760元。

乌兰镇项目区2016年涉及到乌兰图克、包日塔拉等2个嘎查,都属于限制发展区,项目区涉及农牧户83户,人口263人,劳动力136人,农牧业总产值598万元,项目区农牧民收入总额26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228元。

鄂托克旗共有水浇地41.67万亩,其中阿尔巴斯苏木有水浇地20.96万亩,木凯淖尔镇有水浇地6.32万亩,乌兰镇3.24万亩。

三、草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项目区现有相对集中连片的饲草料基地18. 5万亩,宜农土地约30万亩以上,但当地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和水资源逐年减少的严峻形势,已不能不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容不得我们沿用传统简单方法无节制地扩大水浇地和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因此,切实推行高效率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引进先进灌溉技术,将成为项目区种植规模合理扩大,生产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掘的唯一有效途径。

(二)农田水利状况

由于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普遍采用了深井畦灌农田作业方式,当地众多的裸眼管井是当地最主要的水源工程,一般井深150­300米,配200QJ5080潜水电泵的机电井,单井灌溉面积在50400亩之间,目前项目区有机电井530余眼,机电井完好率在95%以上。

项目区全部采用了深井畦灌作业,井田布局基本合理,田间防护林不完整,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农田道路基本顺畅,状况良好。

(三)农田林网状况

农田防护林有零散少量,不成林带,起不到防护作用,需要补充完善。

(四)农业机械化程度

项目区现有35马力以上中型拖拉机45台,主要从事机耕、起垅、开沟等作业,机耕作业率达到70%以上,有小型拖拉机400余台,主要从事机耕、播种、田间物资运输等作业,另有链轨推土机15台,主要从事机耕、平地等作业,有部分割草机、粉碎机、铡草机等,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率在4045%之间。

(五)农电网络布局

项目区有鄂托克旗供电公司35KV变电站2座,项目区10KV供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当地用电条件良好。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草原生态现状及制约因素

全旗天然草场2600多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005万亩。依植被特征和环境条件而言,全旗草牧场由东南向西北可划分为干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四种类型。截止2015年底,已建成各种草库伦16212处,面积2300万亩,畜均25亩。其中建成以水为中心的,水、草、林、料、机五配套草库伦5860处,202万亩。饲草料灌溉面积41.67万亩,畜均0.33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20万亩,畜均0.16亩。第四次草普结果:鄂托克旗草原三化分布,中部偏西北为退化草原,东南部为沙化草原,盐渍化草原零星分布于湖泊附近与沟谷之间。根据本次草原普查结果,全旗三化草原面积为1509.23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0.95%。其中乌兰镇196.47万亩;棋盘井镇402.36万亩;蒙西镇133.7万亩;木凯淖尔镇139.87万亩;阿尔巴斯苏木424.6万亩;苏木图苏木212.23万亩。三化面积中,退化面积为739.46万亩,占全旗草原面积的24.96%;沙化面积为662.5万亩,占22.36%;盐渍化面积为107.27万亩,占3.62%近几年来由于牲畜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连年的少雨干旱,加之草原建设投入不足,综合配套建设差,发展速度慢,草畜矛盾日趋突出,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现象非常严重,草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是国家支持农业产业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及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提出的“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的总要求,实现生态文明,实施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具体实践。

   项目区是鄂托克旗农牧产业化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也是地下水资源极丰富区和饲草料主产区。该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占到全旗总产量的40%以上,成为鄂托克旗中部地区的饲草料供应区,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关全旗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切实把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良好契机,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突破,以调整种养结构为手段,切实改变当地传统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方式,重点改革“长畦漫灌”和“大水漫灌”,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通过节水与种养殖业的调整达到土地治理的目的,进而使鄂托克旗——这一鄂尔多斯西部的风水宝地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使当地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能够深切体会到现代高新技术产生的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为鄂尔多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做出良好示范。

    为了实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目标,实现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目标,实现变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通过生态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实现通过改善牲畜生存环境和营养条件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场为主,结合生态建设项目和规模经营发展,建设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基地,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科学实用技术的推广和转换,以实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提高,有必要对该地区的农牧业生产进行综合开发。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自然条件优越

项目区地势平坦,水土资源丰富,现有成熟水浇地适宜各种农业机械和大型喷灌机械作业的改造和配套。

2、基础设施完备

项目区现有供水深机井数量可观,电力供应设施配套齐全,通过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可为项目建设提供硬性支持。

3、技术力量雄厚

     项目区内有赛音乌素地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实施和近几年的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建设可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借鉴。此外,区内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鄂托克旗农、牧、林、水、农机等部门均可服务于项目的建设。

4、政策支持得力

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受到了自治区和市农发办一如既往的支持,受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政策的鼓舞。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与关怀,项目建设时逢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机遇。

5、群众基础可靠

项目区已多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益显著,已形成规模,实施项目基础好,受到群众的欢迎,群众认识高,舍得投资搞建设,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四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一、   开发任务

鄂托克旗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开发任务,饲料基地0.9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养殖小区6处、划区轮牧3.3万亩、科技推广1项。其中阿尔巴斯项目区,新建饲料基地0.83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划区轮牧3.3万亩。木凯淖尔镇项目区,新建饲料基地0.04万亩、养殖小区5处。乌兰镇项目区,新建饲料基地0.03万亩、养殖小区1处、科技示范推广1项。

 

 

任务落实到嘎查村情况表

 

嘎查村

人工草地

改良草场

划区轮牧

示范户

养殖小区

饲料基地

单位

万亩

万亩

万亩

万亩

合计

 

2

3.3

 

6

0.9

呼和陶勒盖

 

 

 

 

 

0.031

赛音乌素

 

 

 

 

 

0.259

巴音乌素

 

 

3.3

 

 

0.01

布隆

 

 

 

 

 

0.476

哈图

 

2

 

 

 

0.011

乌兰乌素

 

 

 

 

 

0.01

希尼其日嘎

 

 

 

 

 

0.033

乌素其日嘎

 

 

 

 

1

0.018

巴音淖尔

 

 

 

 

1

 

伊克乌素

 

 

 

 

1

 

木凯淖尔

 

 

 

 

1

 

索扣

 

 

 

 

1

 

桃力民

 

 

 

 

 

0.015

扎德盖

 

 

 

 

 

0.007

乌兰图克

 

 

 

 

 

0.03

包日塔拉

 

 

 

 

1

 

 

二、建设内容

(一)水利措施

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埋设输水管道81.48公里、建排水井139眼、井房28座;乌兰镇项目区埋设输水管道3.22公里、建排水井4眼、井房1座;木凯淖尔项目区埋设输水管道3.38公里、建排水井8眼、井房1座。

(二)草业、农业措施

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围栏265.7公里、补播2万亩、购优良草种6万公斤。乌兰镇项目区围栏2公里。木凯淖尔镇项目区围栏2.8公里。

(三)林业措施

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营造防护林0.0539万亩,种植乔木67000株。乌兰镇项目区营造防护林0.0018万亩,种植乔木2300株。木凯淖尔镇项目区营造防护林0.0028万亩,种植乔木3700株。

(四)畜牧业措施

木肯淖尔镇项目区新建标准棚12900平方米、贮草棚8600平方米。乌兰镇镇项目区新建标准棚4800平方米、贮草棚3200平方米。

(五)科技推广措施

乌兰镇项目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0.15万亩。

 

 

 

 

第五章     项目工程设计

 

一、设计标准

项目建设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及鄂农综办发[2004]7号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鄂尔多斯草原建设标准及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围栏工程执行农业部《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12372006),划区轮牧执行农业部《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NY/T13432007),水利工程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一)改良草场

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化围栏,采用标准混凝土网杆,七层镀锌钢丝围栏,补播柠条苗或柠条籽,并进行禁牧3年,使牧草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亩产青干草达到100公斤,优质牧草比例达到50%以上。柠条、羊柴、花棒、沙柳等灌木成活率在70%以上为合格;种植柠条籽等种子,每亩有成活苗200株以上为合格。

(二)家庭牧场示范户

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每户新建砖混结构彩钢顶半棚式标准化棚圈120m2,砖混结构储草棚60m2,砖混结构草粉精料库20m2,砖混结构饲草料加工车间10m2,达到“两个基地、六配套”,实现“五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

(三)划区轮牧

根据项目户草场的地形地势、水源条件、植被条件、草地类型及牲畜头数等,为了达到减小牧草浪费,节约草原面积、改善植被成份,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增加畜产品产量,加强草牧场的管理,防止寄生虫病的传播,实现草畜平衡,划分为712个小区进行轮牧,草场达到不退化的目的。设计围栏标准与改良草场围栏相同。

(四)养殖小区

肉羊或绒山羊养殖小区结合“十个全覆盖”全部集中建设,按照冬季适龄母畜羊单位占有0.7平方米塑料暖棚,活动场所羊单位3平方米以上,贮草棚羊单位达到1立方米,青贮窖羊单位0.5立方米,全年分4批实行短期育肥,年出栏牲畜达到2000只,要求建设布局上,生活区、养殖区要布局合理,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提高现代家庭牧场示范户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每户新建砖混结构彩钢顶标准化棚圈60m2,砖混结构储草棚40m2,活动场所100 m2

(五)饲料基地

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采用PVC节水管道实施节水灌溉作业或滴灌作业,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饲料基地,亩产饲料500公斤以上。防护林带要林相整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以上;节水管道埋深在冻层以下,输水、排水畅通,安装牢固;平整的土地,土地平整度控制在I=0.0020.005之间;翻耕深度要在2025厘米。

(六)灌溉人工草地

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采用PVC节水管道实施节水灌溉作业或滴灌作业,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人工草地,亩产干草达到800公斤。防护林带要林相整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以上;节水管道埋深在冻层以下,输水、排水畅通,安装牢固;平整的土地,土地平整度控制在I=0.0020.005之间;翻耕深度要在2025厘米。

二、   项目总体设计

按照项目区土地综合治理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相应的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及其他配套措施确定项目区的总体布局,进行总体设计。

(一)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全旗可开采水资源总量为27787.5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6994.9万立方米、地表水792.6万立方米,另有黄河过境水315亿立方米。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东南部沙区地下水层浅,中西部都斯图河流域承压自流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梁地也有部分富水区,静水位在14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大,矿化度低,适宜人畜饮水,保证项目水资源的利用。经计算,项目区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7789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102万立方米/年,现状开采量为4125万立方米/年,预测需水量为270万立方米/年,说明项目区的水资源量是有保证的。

项目区现有草场面积2100多万亩,占全旗土地面积的65%,人工草地面积达到6.2万亩,饲料基地8.51万亩,其他经济作物2.3万亩,种植品种主要以饲料玉米、优质牧草等为主,粮、经、草多元化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因此项目区水土资源丰富,能够满足项目实施需求。

(二)总体布局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2016年度建设在阿尔巴斯苏木的赛音乌素、巴音乌素、希尼其日嘎、布隆、呼和陶勒盖、乌兰乌素、哈图等7个嘎查,木凯淖尔镇的旧庙湾、桃力民、乌素其日嘎、索扣、木凯淖尔、伊克乌素、巴音淖尔7个嘎查村,乌兰镇的乌兰图克、包日塔拉等2个嘎查实施。

项目建设任务为: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2016年新建饲料基地0.9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绒山羊及肉羊养殖小区建设6个、划区轮牧3.3万亩、科技示范推广1项。

项目布局如下:

赛音乌素嘎查饲料基地0.259万亩。

巴音乌素嘎查饲料基地0.01万亩、划区轮牧3.3万亩。

布隆嘎查饲料基地0.476万亩。

呼和陶勒盖嘎查饲料基地0.031万亩。

哈图嘎查改良草场2万亩、饲料基地0.011万亩。

乌兰乌素嘎查饲料基地0.01万亩。

希尼其日嘎嘎查饲料基地0.033万亩。

乌素其日嘎村养殖小区1处、饲料基地0.018万亩。

巴音淖尔村养殖小区1处。

伊克乌素村养殖小区1处。

木凯淖尔村养殖小区1处。

索扣村养殖小区1处。

桃力民饲料基地0.015万亩。

旧庙湾饲料基地0.007万亩。

包日塔拉村养殖小区1处。

乌兰图克嘎查饲料基地0.03万亩。

(三)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目的。环境保护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控、防、治、管并施,使项目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项目区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和木凯淖尔镇、乌兰镇,该地区地势较平坦,四周围是天然草场,环境优美没有污染源。该项目的主要污染是牲畜粪尿排泄物,其次是生活垃圾、动物尸体、病畜等。只要按照家畜环境卫生标准、兽医卫生防疫法规实施项目,就不会构成对周围环境严重影响。

项目区采用牲畜自然放牧和舍饲圈养的饲养管理方式,饲草料全部由人工收割加工后利用,减少了牲畜超载过牧对草场的破坏,草场在人为的控制下可以得到恢复,所以项目的实施可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三、饲料基地和人工草地设计

饲料基地共55块,0.9万亩,相对集中连片,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土层厚度不小于30厘米,土壤全盐含量低于0.3%,有排灌条件,适宜于电力配套和机械作业的地块。

(一)水利工程设计

1、水源工程

项目区分布在阿尔巴斯苏木、木凯淖尔镇和乌兰镇3个苏木(镇)境内的2个嘎查(村)经营耕作多年的分散或联户的家庭灌溉饲草料地,灌溉用水水源为地下水。

项目区现有完好率100%的可利用水源井73眼,其中:阿尔巴斯苏木68眼、木凯淖尔镇4眼、乌兰镇1眼。

2、灌溉工程

1灌溉制度设计

年降水量频率计算和典型年确定:根据鄂托克旗乌兰镇气象站19552005年降雨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66.5mm49月份作物生长季节降雨量236.7mm,占全年降雨量的88.8%。据实地调查,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大部分地区060cm土层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干容重1.45g/cm3,田间持水量为22%(重量百分比),主要作物平均日需水强度45mm/d

灌溉设计保证率及典型年确定:根据鄂托克旗乌兰镇气象站连续51年(19552005年)的降水资料统计计算,确定灌溉保证率为90%(极干旱年)典型年为2001年。

2)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计算

灌水定额:滴灌灌水定额采用公式

m=0.1γΖΡθmaxθmin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

γ-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g/cm3);

Ζ-计划湿润土层深度(m);

Ρ-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

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重量百分比);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主要技术参数(参考作物为饲料玉米):

设计耗水强度Ea:膜下滴灌玉米Ea=4mm/d

计划湿润土层深度Ζ=0.4m

灌溉设计保证率P=90%

灌溉水利用系数η=0.90

土壤容重γ=1.45g/cm3

设计土壤湿润比Ρ70%;

土壤田间持水量θ=22%,设计上限取θ90%,下限取θ60%,则:

θmax=19.8%θmin=13.2%

计算结果:滴灌灌水定额m=29.77mm19.85m3/亩),取设计毛灌水定额m=30mm20m3/亩)。

灌水周期:

滴灌灌水周期计算公式:T=(m/Ea) η

计算得:T=6.75d),设计灌水周期T=7d)。

3)灌溉定额及灌溉制度确定

灌溉定额确定:

根据项目区土壤气候特点和降雨规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3342005)《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确定玉米灌溉定额如下表。

 

 饲料玉米的灌溉定额计算表

作物名称

灌溉方式

平均日耗水量(mm/d

生长天数(d

需水量

m3/亩)

灌溉保证率

%

降水量

m3/亩)

理论净灌溉定额(m3/亩)

设计毛灌溉定额(m3/亩)

玉米

滴灌

4

112

299

90

90

209

220

灌溉制度确定: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主要种植品种,确定本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90%的灌溉制度如下表,参照作物为饲料玉米。

饲料玉米灌溉制度(P=90%

灌溉方式

灌溉定额

m3/亩)

灌水次数

(次)

灌水定额

m3/亩)

灌水时间

滴灌

220

11

20

播种期,苗期,分蘖初、中、盛期,拔节初、中、盛期,抽穗初、中期,灌浆期

3、典型设计

微灌工程采用大田膜下滴灌节水灌溉系统。灌溉水源为地下水,单井出水量2080m3/h,静水位688m,动水位25135m,水质良好,符合灌溉规范要求。

统筹考虑项目区地块实际情况,为合理进行工程概算,典型设计按项目区牧户实际地块大小,将面积适中的81亩进行典型设计。

1首部枢纽设计

①过滤器的选择

工程水源为地下水,由于灌溉水源为机井中,灌溉水源含有一定的泥沙,为防止泥沙堵塞滴头,选择2"网式过滤器,详见图1

②施肥系统

由专用施肥阀、施肥罐及联接管组成,首先将稀释过的无机肥料装入罐内,调节施肥阀,使之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开启施肥阀的两个调节阀,将罐体内的肥料压入灌溉系统中进行施肥。特点:操作简便,施肥均匀,可使肥料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省肥、省工、省力。本次设计选根据控制面积选择50L施肥罐,详见图2

          

1  2"网式过滤器样图        2  50L施肥罐样图

 

③首部枢纽附件

首部枢纽除设置过滤和施肥系统外,还要有一些必要的连接附件和安全监测设备,统称为井口连接件总成(一套),包括钢管8.4m;逆止阀、排气阀、压力表、水表各1个;节阀开关2个;三通1个;法兰盘12对;弯头3个。滴灌输水管道首部设计详见图3

 

3  滴灌输水管道首部设计图

 

2滴灌工程设计参数

典型设计参考作物为玉米。滴灌带顺种植行向布置,滴灌带选用单翼迷宫式滴头。滴头均匀地布置在毛管上,滴头间距0.3m。其滴灌带产品的技术参数详见下表。

单翼迷宫式滴头滴灌带产品技术参数

规格

公称内径

mm

壁厚

mm

滴孔间距

mm

工作流量

L/h

工作水头

MPa

最大铺设长度(m

3002.4

16

0.170.3

300

2.4

0.050.10

80120

 

为了节省投资,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光热利用率,设计玉米按112行等行种植,行距0.5m,株距0.3m,滴灌带布置在行中间,滴灌带间距1.0m

3滴灌工程管沟开挖

根据施工管理经验,由于机械开挖会造成管沟底部局部不平整,局部管道铺设、管沟回填沉陷不均匀,经过一段时间后,局部管道即使在泄水后也会产生积水,在冬季由于冻涨致使管道破裂损坏,每年由于管道冻裂需要维修,增加运行维修管理费用。同时机械开挖管沟深度在2.0m以内,管沟单位长度价格差异不明显。因此设计输水管道采用分层夯实的方法,最底层是沙土垫层,防止UPVC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遭受磕碰而损坏。设计输水管道埋深0.70m。输水管沟开挖深0.80m,上口开挖1.50m,下口开挖0.75m,单位长度挖方0.9m3/m(详见图4)。

 

4  输水管线施工图

 

481亩膜下滴灌典型设计

①单井控制灌溉面积

A=ηQt/(10Ia)

式中:A—单井控制面积(hm2);

Q—单井出水量(m3/h),取25m3/h

Ia—设计供水强度(mm/d),取4.0mm/d(膜下滴灌);

t—每日供水时数(h/d),取14h/d

η—灌溉水利用系数,η=0.9

经计算A=118亩(7.88hm2),满足项目区膜下滴灌系统灌溉最大面积118亩。

②管道系统总体布置

典型设计单井控制灌溉面积81亩。水源机井位于地块一侧中间位置,管道分为3级,即干管、支管以及附管(末级输水管)和滴灌毛管组成的滴灌带。干、支管采用“门”字形布置。设置干管一条,由水源出口平行地边两边布置,总长度120m,干管为地埋式。设置2条地埋式支管与干管垂直,每条支管距水源井60m,支管间隔120m,每条支管长200m,共计400m。每条支管末端距地边25m,每隔50m设置一套出地管,每条支管设置5套出地管,共计10套出地管。每条支管上除第一套出地管(与干管连接处)为单向控水外(每套出地管只设置1PVC球阀),其余支管上的每套出地管设计为双向控水,每套出地管上设置2PVC球阀(由成套出地管配置的1PE三通连接);通过PVC球阀与附管连接,支管上每条附管长25m,共计18条,累计长450m。每条附管平行支管铺于地面并与滴灌毛管相连,形成一个滴灌带。每个PVC球阀,控制一个滴灌带,每条滴灌毛管间距1.0m,长60m,垂至于附管双向布设。每条支管上的每个PVC球阀控制滴灌带(双向)长120m,宽25m,共计50条滴灌毛管。典型设计平面布置详见图5

③系统流量计算与管径确定

系统采用轮灌方式,轮灌组数为18组,符合设计要求。每次开启1PVC球阀,即1条附管工作,每条附管双向(或单向)控制50条滴灌毛管同时工作。

Q=NQd=200×2.4/1000=0.48m3/h

式中:N= L/0.3=60/0.3200个。

每条附管上同时工作的毛管数n=24/0.48=50(条),则附管流量Q=50×0.48=24m3/h,并且有:

Q干管= Q支管Q附管=24 m3/h

设计2级主管道(干管和支管)为地埋式,管材采用UPVC0.63Mpa)硬塑料管,每次开启1条附管,主管道和支管道设计流量均按0.007m3/s24m3/h)计,根据经济流速公式计算,适宜的管内径范围在d75.23mm92.13mm之间,经技术经济比较和实际情况,干、支管道选择管外径为dn110UPVC管。

滴灌带由PEdn75附管和dn16滴灌毛管组成。PE附管每隔1.0m打孔安装PE三通(dn75*dn16)双向连接dn16滴灌毛管。

5  81亩滴灌系统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④管道水力计算及水泵选型

水力计算:

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 T504852009),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

hf=ƒLQm/Db

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

ƒ摩阻系数;

m—流量指数;

b—管径指数;

L-管道输水长度,m

D—管道内经,mm

Q—设计流量,L/h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考虑,则计算水头损失为22.64m。各级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详见下表。

 各级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表

管网

ƒ

m

b

Q

D

L

hf

局部损失(m)

总损失(m)

(L/h)

(mm)

(m)

(m)

泵管

6.25×105

1.90

5.10

24000

68

65

7.68

0.77

8.45

干管

0.948×105

1.77

4.77

24000

84

60

1.05

0.10

1.15

支管

0.948×105

1.77

4.77

24000

84

200

3.48

0.35

3.83

附管

0.505×105

1.75

4.75

24000

43.6

25

5.36

0.54

5.89

毛管

0.505×105

1.75

4.75

480

14.0

60

3.02

0.30

3.32

合计

 

 

 

 

 

 

20.58

2.06

22.64

 

过滤器水头损失按H=8.0m;水源动水位为60.0m;水源井口高程与毛管管末端地形高差取ΔH=2.0m,则计算系统总扬程为92.64m

机泵选型:

干管设计流量为Q=24(m3/h),支管和附管设计流量与干管相同QQQ24(m3/h)。根据计算结果,灌溉系统水泵型号选择见下表,原有水泵即可。

 

水泵性能表

 

额定流量

m3/h

额定扬程

m

 

%

 

Kw

 

单元数量

(台)

175QJ25—96/6

25

96

66

11

输水加压

1

 

⑤管网结构设计

首部枢纽布置在水源井旁边,在干管管尾部设泄水井,用以冬天生产停止后部分输水管道(主要是竖管)泄水,以防止冬季冻涨损坏输水管道。泄水井采用圆形立式砖砌结构。最大直径1.4m,深2.0m

⑥工程量统计

节水灌溉系统典型工程设计设备材料和主要工程量详见下表。

81亩滴灌典型设计工程量统计表

项目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设备材料

水泵系统

175QJ25—96/6

1

包括:泵管、防水电缆、连接件等。

肥料罐及过滤器

 

1

包括连接件

逆止阀

3

1

 

排气阀

1

1

 

压力表1.0Mpa

 

2

 

3

1

 

闸阀

3

2

 

3

m

8.4

 

弯头

3

3

 

丁字三通

3

1

 

法兰片

3

16

 

UPVC干、支管

Dn110

m

624

0.63MPa

三通

Dn110

9

 

弯头

Dn110

4

 

三通

Dn110×dn75

8

 

弯头

Dn110×dn75

2

 

出地管总成

Dn110×dn75

10

每套包括: dn110竖管2.5mdn75三通1个以及连接附件。

PVC球阀

Dn75

18

 

PE输水管

Dn75

m

540

 

2寸铝堵头

Dn75

18

 

PE三通

dn16

450

 

滴灌带

dn16

m

64800

 

泄水装置

dn110×2″×2000

1

 

主要工程量

挖方

0.9m3/m

m3

943.49

 

填方

0.9m3/m

m3

943.49

 

泄水井

dn1250×2000

1

 

 

泵房

2×3

m2

6

 

 


(二)草业工程设计

饲料基地和人工草地建设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土层厚度不小于30厘米,土壤全盐含量低于0.3%,有排灌条件,适宜于电力配套和机械作业的地块。

1、整地

为确保播种后的苗齐、苗壮,应认真做好保墒蓄水工作,整地要深翻,深度在2025厘米,要及时精磨细耙,平整土地,使苗床平整松软。

2、施肥

播前施用的基肥,应以腐熟好的有机肥深施,每亩约10002000公斤,施化肥每亩约10公斤,以磷肥为主。

3、选种

选择优良饲料品种先玉335品种,草种选择优良紫花苜蓿品种,种子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净度在95%以上。

4、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饲料4月下旬至5月中旬。苜蓿4月下旬至7月中旬。

播种方法:饲料采用条播,每亩4000株。苜蓿采用窄行条播,行距2030厘米,收种45厘米。。

播种量:饲料播种量每亩2.5公斤。苜蓿播种量每亩1公斤。

播种深度:饲料4厘米,苜蓿2厘米。

5、田间管理

玉米在苗期34片叶期锄草间苗,56叶期定苗并进入蹲苗期,此期控制水肥,全生育期锄草3次,1617叶期培土一次,全生育期浇水最低7次。

在苜蓿分枝期施用磷、钾肥,每亩可施用有效成份的磷、钾肥2.55公斤,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耕除草。牧草在返青时灌溉1次,分枝期和孕蕾期各灌溉2次,成熟期灌溉1次,每割一茬浇水一茬,割三茬浇3次,共灌溉9次。

6、收获

9月中下旬玉米正常成熟,籽粒变硬则收割,并兼顾秸秆加工贮藏。苜蓿在75%孕蕾期和霜冻时各刈割1次,留茬高度1015厘米,将适时刈割后的牧草经自然干燥,当含水量在1315%以下时,贮存于贮藏库中。

7、土地平整设计

土地平整度控制在I=0.0020.005之间,视地形情况灌溉采用单向或双向灌溉,畦田走向与支管道垂直,双口同时排放,排放流量为80立方米/小时(单口流量为40立方米/小时),设计区的土壤的透水性适中,根据专业规范要求,畦长范围4070米,选定畦长为50米,根据规范选择单宽流量为5/秒·米,根据单口流量计算得畦宽为2米。

8、围栏设计

饲料基地共需围栏21公里,主要是防护林的围护,围栏执行农业部《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1237-2006)标准,围栏网片采用7×90×60型(网宽90厘米、纬线7根、经线间距60厘米),边纬线钢丝直径2.8毫米,中纬线直径2.5毫米,经线钢丝直径2.5毫米的网片。围栏桩用425#水泥、砂石径粒1015毫米和5.5毫米刻痕钢筋4根制成,为10×10×160厘米。每隔6米设立1根线桩,立柱入土深度50厘米,地面上的高度110厘米,要求高低整齐,左右整齐。

(三)田间路设计

集中连片饲料基地和人工草地主路沿项目区周边设计,每隔900米左右设一条东西向支路,路宽5米,路面均为自然土路。田间路环单元内布设,路宽3米。小面积饲料基地视实际情况布设田间路(见农田防护林示意图)。田间路是原有田间路,不做投资预算。

(四)      林业工程设计

1、林网设计

设计防护林带主林带与主害风向垂直,为东北、西南向,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

2、林木配置设计

饲料基地和人工草地防护林带根据实地情况安排14行乔木,株行距设计为2×2米。乔木采用三根二杆、胸径2.5厘米以上的杨树,株距为2米,种植坑的规格为40×40×60厘米,品字型种植。沙枣采用2年生实生苗,株行距设计为1×2米。当天造林必须当天灌足底水,当年新造林保证灌水56次,保证成活率在90%以上。主副林带间距为400米。

3、树种选择和苗木数量

防护林树种均为杨树或沙枣等乔木,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营造防护林0.0342万亩,种植乔木40000株。乌兰镇项目区营造防护林0.0026万亩,种植乔木2500株。

四、改良草场设计

(一)选地

改良草场联户连片3块,面积2万亩,在阿尔巴斯苏木哈图嘎查选择退化沙化严重,地形差异不大,适于机械作业的地段。

(二)播种方法

补植补种前将进行松土处理,即将播种区的沙蒿等用推土机推平或用旋根机进行处理,使播种地平整、松软。

植苗与播种时间:柠条移苗种植在8月底前种植,种子直播在8月中旬前种植。

播种方法:柠条移苗种植采用机械开沟种植,种植深度超过生长点为宜,与主风向垂直,株距1米,行距6米,苗条采用一年生实生苗。如因无有效降雨,柠条移苗无法种植就采用直播柠条种子,直播柠条采用2行为1带进行种植,行距40厘米,带距离6米。柠条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量每亩3公斤(因人为或自然灾害造成缺苗的地段要求进行补种,籽种和苗条计划适当提高)。种子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净度在95%以上。

(三)改良草场管理

改良草场要禁牧3年以上,3年后打草利用或冷季适当放牧利用。

(四)围栏设计

改良草场共需围栏37.7公里,围栏执行农业部《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1237-2006)标准,围栏网片采用7×90×60型(网宽90厘米、纬线7根、经线间距60厘米),边纬线钢丝直径2.8毫米,中纬线直径2.5毫米,经线钢丝直径2.5毫米的网片。围栏桩用425#水泥、砂石径粒1015毫米和5.5毫米刻痕钢筋4根制成,为10×10×160厘米。每隔6米设立1根线桩,立柱入土深度50厘米,地面上的高度110厘米。

(五)种苗

改良草场所需种苗用量按柠条苗80%,柠条籽20%计划(因人为或自然灾害造成缺苗的地段要求进行补种,籽种和苗条计划适当提高)。

五、划区轮牧设计

划区轮牧项目安排在巴音乌素嘎查,原有合格的标准化围栏不动,此基础上增加新建设围栏。划区轮牧项目区的草场类型为狭叶锦鸡儿-针茅+冷蒿+杂类草草场,共3,面积3.3万亩,相对集中连片,在阿尔巴斯苏木巴音乌素嘎查,单位面积产草量70公斤,分为712个草库伦,原载畜量1/20亩,500只牲畜进行舍饲养殖,其余牲畜分群、分季划区轮牧,具有一定的划区轮牧经验。项目户布局合理,各草库伦间都留有牧道,能够满足划区轮牧需要。项目户原有木桩围栏,现设计全部改为标准化网围栏,共需安装标准化网围栏公里。围栏网片采用7×90×60型(网宽90厘米、纬线7根、经线间距60厘米),边纬线钢丝直径2.8毫米,中纬线直径2.5毫米,经线钢丝直径2.5毫米的网片。围栏桩用425#水泥、砂石径粒1015毫米和5.5毫米刻痕钢筋4根制成,为10×10×160厘米。每隔6米设立1根线桩,立柱入土深度50厘米,地面上高度110厘米。

六、畜牧业设施设计

2016年根据“十个全覆盖”工程需求,只建设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布局:确定在乌兰镇包日塔拉新农村建设区和木凯淖尔镇乌素其日嘎村、巴音淖尔村、伊克乌素村、木凯淖尔村、索扣村、桃力民、旧庙湾村的牧户当中实施,采用集中养殖的方式建设肉羊和绒山羊养殖小区。项目建成后,养殖规模达到4000只以上。小区内配有标准化棚圈、青贮窖、贮草棚、饲料加工点等基础设施,并有专业技术人员驻小区进行服务。小区建设以规模经营建设为主,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的原则,以“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形成养殖小区,与企业、营销组织、科技服务部门、经纪人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养殖。

养殖小区经营模式: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公司或合作社统一为养殖小区建设户提供饲草料、防疫、技术培训和服务,统一销售产品,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养殖小区建设内容:每户建标准化暖棚60平方米、青贮窖30立方米(自建配套)、加工机具1台套(自购)、贮草棚40平方米,其中标准化暖棚和贮草棚为项目建设内容。养殖小区建设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主,共建标准化棚圈17700㎡,贮草棚11800㎡。

七、科技推广方案

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内容为饲料基地滴灌技术推广。

(一)建设内容和规模

1、项目内容

本项目采用的滴灌节水灌溉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饲料基地节水灌溉技术,鄂托克旗饲料基地采用滴灌技术与传统的畦灌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优势。

鄂托克旗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旗,畜牧业收入是农牧民收入的主渠道。实施饲料基地节水灌溉推广示范项目,是当地发展畜牧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饲料基地滴灌技术的推广,可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改变目前牧区较为落后的灌溉方式和灌水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增产效应和生态功能,加大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继而提高饲草料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解决草畜矛盾,使农牧业生产经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实现畜牧业与水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可改善和保护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基础。

2、推广技术及面积

以户为单位,共建设饲料基地滴灌节水示范田1500亩。

(二)建设地点

饲料基地滴灌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安排在乌兰镇项目区农牧户中实施。

(三)技术路线

项目承担单位为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组织和聘请水利队、农技站等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技术示范推广建设、培训农牧民、完成滴灌技术推广项目的统一施工、统一安装和项目验收等工作,做好滴灌节水技术示范推广,进而在全旗内扩大该技术的应用面积。

(四)进度安排

120161-3月,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做出饲料基地滴灌技术推广的具体实施方案。现已编制完成“鄂托克旗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滴灌项目科技推广实施方案”。

220164月:滴灌工程施工。

320168月:组织滴灌系统运行管理的技术培训。

420169月底,项目验收。

(五)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124.4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科技推广项目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实行报账管理。

项目总体工程建设概算静态总投资124.4万元,节水灌溉建设控制总面积1500亩,平均单位面积投资829.3/亩。其中:建筑工程总投资23.09万,占总投资的18.56%;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总投资18.82万元,占总投资的15.13%;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总投资73.15万元,占总投资的58.8%;临时工程2.97万元,占总投资的2.38%;独立费用6.37万元,占总投资的5.12%。

独立费用6.37万元中科技人员差旅费1.5万元、技术指导费4.87万元。

 

 

 

 

 

 

 

 

第六章 主要工程概算和资金构成

 

一、编制依据

1、鄂托克旗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鄂托克旗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颁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颁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评估暂行规定》;

6、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7、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鄂尔多斯草原建设项目标准及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

8、《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

9、《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

10、在编制扩初设计时还依据鄂托克旗实际情况以及农、牧、林、水等行业的有关规范和编制办法。

二、工程概算

(一)灌溉饲料基地

灌溉饲料基地任务0.9万亩,投资9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16%,其中财政资金81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

水利措施:投资594.05万元,占饲料基地总投资的66.01%,其中财政资金504.05万元。

1、埋设输水管道88.08公里,投资246.6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6.62万元。

2、其它水利措施,投资347.4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7.43万元。

草业措施:总投资71.95万元,占饲料基地总投资的7.99%,其中财政资金71.95万元。

1、围栏54.3公里,投资71.9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1.95万元。

林业措施:总投资234万元,占饲料基地总投资的26%,其中财政资金234万元。

营造防护林0.0585万亩,投资23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34万元。

(二)改良草场

改良草场总任务2万亩,总投资3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26%,其中财政资金36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

草业措施:总投资360万元,占改良草场总投资的100%,其中财政资金360万元。

1、围拦37.7公里,投资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万元。

2、补播2万亩,投资10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6万元。

3、购优良草种6万公斤,投资2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4万元。

(三)养殖小区

养殖小区投资11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1.3%,其中财政资金643.1万元,自筹资金477.9万元。畜牧设施建设内容包括:

1、建标准化棚圈17700平方米,投资643.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43.1万元。

2、建储草棚11800平方米,投资477.9万元,其中自筹资金477.9万元。

    (四)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任务3.3万亩,总投资15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8%,其中财政资金156.4万元。建设内容包括:

草业措施:总投资156.5万元,占划区轮牧总投资的100%,其中财政资金156.4万元。

围栏118.1公里,投资156.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6.4万元。

(五)项目管护费

项目管护费财政投资2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占财政资金的1%),主要用于工程设计使用期内的公益性农发工程及设备的日常维修,必要的小型简易工具和运行监测设备购置等。

(六)科技推广

科技推广1项,科技推广措施,投资12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8%,其中财政资金124.4万元。

1、示范推广项1项,即滴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

(七)其他费用概算

项目管理费3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3%,其中财政资金30.7万元。主要用于勘察设计费,投资3.1万元;施工管理费,投资11.5万元;专家评估费,投资3.85万元;业务培训费,投资2.4万元;报告材料图纸费,投资4.85万元;工程招标、公示费,投资5万元。(分项目区工程概算见工程量概算表)

三、资金构成

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271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58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463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63万元、旗级财政配套资金62万元、自筹资金568万元。自筹资金中以物折资545万元、投工投劳23万元。

阿尔巴斯苏木项目区计划总投资13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93.9万元、自筹资金83.1万元。自筹资金中以物折资62.1万元、投工投劳21万元。

木凯淖尔镇项目区计划总投资8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5.1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288.6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63万元、旗级财政配套资金62万元、自筹资金352.3万元。自筹资金中以物折资351.3万元、投工投劳1万元。

乌兰镇项目区计划总投资46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9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74.4万元、自筹资金132.6万元。自筹资金中以物折资131.6万元、投工投劳1万元。

 

 

 

 

 

 

 

 

 

 

 

 

 

 

 

第七章  综合效益分析

 

一、畜牧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通过项目建设,新建养殖小区6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9万亩。其中灌溉饲料基地面积0.9万亩。在项目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下,饲料基地节水灌溉面积增加0.9万亩,生产力比天然草地提高10倍,在获得大量饲草料的同时,可提高土壤肥力。通过舍饲养殖,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使9万亩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发挥草地植被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保护生态环境作用,并对项目区周围地区的生态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由饲草料基地、人工草地、防护林带等多元组合成新建绿色生态屏障,可明显降低风沙,减少风沙尘土,夏季可改变环境温度,使气温降低1.02.0,降低地表温度0.71.5℃;冬季项目区内气温可升高1.0℃左右,其所显示出的强大的生态辐射功能将汇集周边地区,改善周边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区域生态系统。

通过项目实施,0.9万亩水浇地实现节水灌溉,平均灌溉定额由过去的500立方米/亩,减少至300立方米/亩,年节约地下水开采量180万立方米,可为缓减都斯图河流域地区及项目区地下水超采寻求到科学有效的途径。

此外,由于防护林的合理规划和建设,覆盖率达15%以上,多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种植,可使地表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由此得到水资源、耕地等的环境保护,实现土地治理项目的根本目标。

二、新增主要草畜产品生产能力

项目建成后,增加节水灌溉面积0.9万亩,年节约水180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9万亩,年新增干草245万公斤、饲料45万公斤、肉5.65万公斤、绒0.28万公斤、皮2823张,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14万元,项目区农牧民纯收入增加总额23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95元。

经济效益计算,按饲料基地亩增加产饲料50公斤和干草50公斤、人工草地亩增加优质牧草800公斤、改良草场亩产干草100公斤;畜产品按绵羊毛每只增产0.5公斤、山羊绒每只增产0.05公斤、增加出栏山羊每只产肉20公斤计算。计算产值,饲料基地按干草0.2/公斤、饲料按1.8/公斤、优质牧草按2/公斤、改良草场按干草0.1/公斤、肉50/公斤、毛20/公斤、绒240/公斤、羊皮120/张计算。

三、财务分析

(一)  财务评价依据

1项目建设期

1年,即2016年。

2、 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

15年(包括建设期1年)。

3  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递延资产摊销

所建房屋、建筑物按20年折旧,残值率5%,机械设备按15年折旧,残值率5%,无形资产按15年摊销。

4、 税金

项目营业税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5%计算。

5、贴现率

项目社会贴现率根据有关规定按8%计算,即(ic=8%

6、 价格

饲料基地干草价格按0.2/公斤计算;

精饲料价格按1.8/公斤计算;

优质牧草价格按2/公斤计算;

改良草场干草价格按0.1/公斤计算;

肉价格按50/公斤计算;

绒价格按240/公斤计算;

毛价格按20/公斤计算;

皮价格按120/张计算。

7、 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按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部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的规定进行。

(二) 销售收入 、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

销售收入估算见财务评价附表6-1,经估算正常生产年份项目销售收入514万元。

(三) 总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本估算

1、总成本

项目总成本见财务评价附表4,经估算项目正常生产年份总成本为256.7万元,固定资成本为116.7万元,可变成本140万元。

2、 经营成本

项目经营成本见财务评价附表4,经估算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经营成本为140万元。

(四) 财务效益分析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14万元,扣除生产总成本256.7万元、年利润总额257.3万元。

投资利润率:18.87%

投资利税率:18.94%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2.81%,所得税后12.13%

财务净现值(ic =8% ):所得税前700.58万元,所得税后600.44万元

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4.85年,所得税后8.05

四、社会效益

    (一)项目受益情况

1、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以改善植被组成,提高牧草及饲料产量和品质。项目建成后,可使9万亩天然草场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植被盖度提高3040%,植被群落高度增加30%以上,牧草量增加5倍,优势种群植物种增加1525%,并可以有效缓解天然草场压力,使天然草场得到恢复提高,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改良草场、人工草地建设,草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减轻人为因素和不合理的放牧制度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可使项目区草场退化、沙化现象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加以遏止,使草原主体生态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全旗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区域环境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大面积草场得到改良后,植被盖度的增加,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和流失,形成区域小气候,有效地遏止草地退化、沙化进程,起到相应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土肥田的作用。同时为牲畜提供丰富的饲草,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有助于草场植被的恢复,促进草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益。

3、改良草场可以大大增加草地牧草产量的同时,使草地有一个“休闲”期,使其恢复生机,发挥植物超补偿生长优势,改善植物群落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

4、项目建设可以增强广大牧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逐步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项目建成后的效应期

项目建成后,预期使用年限20年以上。

(三)项目建设的社会影响

1、项目的实施将为我旗草原建设和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及畜牧业生产集约化经营构筑示范模式。粗放的经营方式,造成滥垦滥现象,草地严重退化。集约化经营是在经营条件强有力的人工调控手段的基础上,有利于草地管理和合理利用,提高牧草产量和载畜量,降低牧民劳动强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必将对我旗草地放牧利用制度产生巨大影响,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经济繁荣。

2、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基本生产条件,使牧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牧民收入稳步增长,树立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全新观念。通过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提高牧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加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全面贯彻草牧场“双权一制”的落实,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提供物质保障,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把草场生产经营、保护与建设责任落实到户,以国家投资带动地方、个人投入,优化畜草业结构,实现草畜平衡,恢复草原植被,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项目实施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为当地经济发展营造新的增长点,对消除贫困,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及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八章  施工组织与工程管理

一、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为了使项目工程设施能够安全合理运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牧业产量稳步提高,提高各项工程实施的利用率,由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及各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监督检查项目区管理和运行情况,制定工程设施管护办法,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到人人有义务,人人有权利。

二、项目管理

从选项到实施竣工,由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对项目的建设目的、意义,建设任务和投资规模以及建设标准进行公示,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在项目实施中由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督促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和监督,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

(一)施工组织

根据项目工程量和涉及范围,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所有项目工程进行招投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完善项目工程招投标程序,由旗农综办及旗财政、旗纪检监察等部门参与指导和监督,由中标的施工单位承担,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并通过强化建设合同管理,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工程建设在时间安排上采取集中突击和常年施工相结合,抓住春播前和秋后两时期,结合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集中力量搞突击,主体工程尽量安排在农闲季节。

(二)工程建设管理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项目公示制、财务公开、项目工程招投标,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依托项目工程监理公司对项目建设中的工程数量和质量进行全程监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三)检查验收

严格执行项目工程和资金的专项审计制度,针对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配合各级审计部门对各项目区工程概预算和项目建设竣工决算审计,充分发挥专项审计在项目和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确保资金跟着工程走,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项目工程全部完工后,由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自查验收,要求各项建设工程数量、质量均符合批复计划,各项资金全部足额到位,档案资料完备,财务管理规范,具备达标验收的条件后,再申请上级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

三、资金管理

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三专一封闭”和“县级报账”制度,设立专户,指定专人管理,实行单独核算,不与其它资金混用,执行报账制,各项支出由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核算,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对帐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财务结算表、借款合同、群众自筹登记入账,妥善管理。

四、项目建后移交与管护

(一)管护形式

项目工程竣工通过旗级验收后及时进行工程移交,公益性质的移交给有关单位,属于个人的移交给农牧户,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正常管理。按规定落实项目使用管护主体,办好移交手续,签订管护合同,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权,落实使用管护措施,以确保正常运行。

(二)管护措施

1、加强管护宣传,营造管护氛围。首先从强化管护宣传入手,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宣传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项目区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维护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成果,是项目工程持续、良好地运行的根本保证。

2、明确工程产权,建立管护制度。项目验收合格后,在管护上本着“谁投入、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工程产权和工程管护主体,将各单项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和人。同时针对各类项目工程,制定相应的管护规章制度及管护人员责任制度以及工程使用、管理、维护等制度和管护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改良草场的管理:改良草场实施区必须禁牧3年,如有放牧造成的缺苗地段必须进行补植补种恢复原样。对围栏设施定期检查、养护,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正常运转。

围栏设施管理:对划区轮牧围栏设施定期检查、养护和维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正常运转。

防护林管理:对项目区栽植的防护林适时浇灌,禁止砍伐防护林,对林带中枯死树及时补栽,保证成活。项目区防护林的管护要落实到户,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制定奖惩制度,以保证防护林发挥防护效益。

节水管道、输电线路等机电设施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灌溉调度制度,每眼井由专人负责,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到节水、节能、省时、保灌。定期对井房、地埋管道、喷灌机等水工建筑物设施建立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养护,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正常运转。封冻前将地埋管道内的积水全部放出,以防冻裂。

畜牧设施的管理:所有权到户,由项目户自行管护维修。

3、建立管护队伍。在农发办的督促下,项目嘎查村成立管护组织,按照管护工作职责和管护制度,将项目工程管护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签订责任状,做到定人员、定职责、定奖惩,对拥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形成设施产权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加强日常管护,不得随意损坏或不合理处置工程设施,凡有损毁的地方,都要及时进行维修,形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设施建设、管护、维修的良性长效机制,确保其长期使用发挥效益。

4、管护费的使用。建后管护费由旗农发办管理,建后管护费原则上用于项目完工交付使用的公益性工程,主要是防护林、机耕路、井、电等工程的管护。如工程设施因使用过程中受损或不可抗力损毁,由项目区负责人上报至旗农发办,旗农发办鉴定后由项目区进行修复,管护费采取报账制的形式,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