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棋盘井派出所辖区的几个小区里,有几间热闹的警务室,里面除了有社区书记主任等工作人员进出外,还有辖区单位负责人、社区网格人员及巡逻队人员等的“报到”,他们除了向警方咨询、通报社区和街面治安形势及突发状况外,还会发表加强和改进社区治安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交流工作、学习和生活心得等。那么问题来了:棋盘井派出所用了什么方法,能经常把辖区各界人士都请到警务室去,把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
一、“红袖标”助力警务工作高效开展
棋盘井镇共有成型住宅小区27个,有个别小区地处偏远,派出所的治安防范措施有时波及力度不够大,再加上群众大多是移民户,安全防范能力差,盗窃犯时常光顾,治安管控难度较大,仅靠一两名社区民警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的。
“警力有限,民力无边”。社区民警认为,在移民群众居多的小区,有很多退休职工,为什么不能把他们组织发动起来,组建一支治安防控力量,共同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呢?经过发动宣传,这个想法获得了社区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很快,社区民警召集了5到10名不等的退休职工在几个小区内组建了几支义务巡逻队,并为他们配备了派出所专门印发的执勤“红袖标”,巡逻队员每天佩戴“红袖标”按时按点进行巡逻,效果十分的明显。
目前,几个移民小区“两抢一盗”案件较往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发案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有些小区甚至能打破连续一年侵财类案件“零发案”。
二、网络启发改变传统社区警务模式
虽然社区治安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社区民警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社区例会上,民警们讨论发现传统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他们认为,传统的社区警务工作主要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和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与群众和工作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缺点就是信息来源渠道和工作范围较窄,投入的警务成本较大,需要引入另一种工作模式与之形成互补。而网络电商运营 “线上—线下”经营模式给了民警们很大启发。如果有一个网络平台能够相互交流工作信息,再指导线下工作的开展,那将会达到一个高效、快捷、成本低的效果,这对当前公安机关长期警力不足的现状是一个有益补充。2015年秋天,棋盘井派出所结合微信这一全民社交平台,创建了“社区居民”微信群。
通过微信群,社区民警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安全防范提示、接受群众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指导各单位治保人员和辖区义务巡逻队开展治安工作,还可以向群众汇报工作,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有效实现了“线上谋事,线下成事”的预期设想。得益于社区民警与辖区社区工作人员、各单位负责人、网格人员、义务巡逻队员结下的深厚情谊,最先开通微信群的棋祥小区从成立之初起就一直人气爆棚,申请加入的群众也络绎不绝。现在,只要是热衷于维护社会治安公共事业的热心人士,都可以加入到微信群中拉来,为辖区治安工作建言献策,增添一份力量。
三、微信接力将出走男孩送回父母身边
2月28日9时40分许,棋盘井派出所民警在出警返回途中,发现一名小男孩独自一人行走在高速路上,险些被过往的车辆撞到,十分危险。民警立即停车查看,发现小孩情绪激动,看到警车后有些害怕企图逃跑,民警询问他的姓名、父母姓名、住址等情况,他一概不说。在附近几个小区的居委会走访未果后,民警将男孩带回了派出所。
在派出所,值班民警首先在社区民警微信群内询问各社区民警辖区内是否有小孩走失的情况,并将小孩照片发到群内。社区民警收到信息后,将小孩照片发至社区居民微信群,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男孩的照片在各个小区中扩散开来,热心的群众还将照片发至其他微信群,掀起了一场“帮男孩找父母”的微信接力赛。
当日上午11点37分,好消息传来,微信群内一位居民发来男孩亲戚的联系方式,民警拨通电话辗转联系上其父母,在短短2小时之内,将男孩安全地送回到父母身边,再次体现了棋盘井派出所“微警务”的方便、快捷、有效。见到孩子的父母激动不已,连连感谢,周围的群众为棋盘井派出所民警火速找到孩子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至此,谱写了一曲辖区警民一家亲的动人乐章。
“微警务”的大力推广,使居民在理解和认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居民的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警民互动中,使有关部门全面了解、真实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和社情民意的同时,有关部门民警积极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倾听群众心声,广泛征求群众对有关部门工作的意见、建议,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棋盘井派出所还将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微信群中来,警民协力,共同维护棋盘井辖区的治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