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单位)信息公开目录 >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
索 引 号: 000014349/2016-02802 | 分 类: 其他 ; 其它 |
发布机构: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质监分局 | 发文日期:2016年07月06日 |
名 称: 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鄂托克经济开发区 | |
文 号: 鄂质鄂分局发〔2016〕34号 | 主 题 词: |
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鄂托克经济开发区
分局2016年上半年产品质量状况
分析报告
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今年以来,我局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质量、安全为主线,以特种设备监管为重点,全面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上半年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现将鄂托克经济开发区2016年上半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质量安全基本情况
(一)产品质量检验情况
2016年上半年,自治区质监局对我局辖区6家企业生产的6种产品(14批次)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验,批次合格率为100%。通过此次自治区级监督抽查,反映出我局辖区化工产品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为切实加强建材及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质量提升工作,确保 “十个全覆盖”工程使用的建材产品质量安全,上半年,市质监局委托鄂托克旗产品质量检验所对我局辖区7家砖类企业生产的2中产品(7批次)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截至目前,现场抽查工作完成,正在进行检验。
为切实加强滴灌带产品质量监管,切实维护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半年,市质监局委托内蒙古建材院对辖区内1家滴灌带企业生产的1中产品(1批次)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检验,该企业生产的滴灌带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目前,我局已立案,进入产品质量不合格后处理阶段,案件正在办理中。
(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企业监管情况
截至目前,我局辖区实行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生产企业有33家,证书共计36张。其中,水泥企业10家、危化品企业21家、轨枕企业1家、钢筋企业1家。相关企业全部建立了质量档案,并认真开展了分类监管工作,分类情况为A类企业2家、B类企业30家、C类企业1家。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硅酸盐水泥熟料产品,内蒙古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电石、工业盐酸、液氯、固碱、液碱,内蒙古德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已由内蒙古质监局受理,均已通过现场核查,待发证中。下一步,我局继续加强无证生产查处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杜绝无证生产现象的发生。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2016年上半年,我局共对辖区151家使用单位的5043台(件、套)特种设备进行了普查建档,其中锅炉153台、压力容器3278台、起重机械1254台、电梯253部、厂(场)内机动车100辆、大型游乐设施5套,各类压力管道508737.17米。截至目前,我局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26家,检查特种设备5043台(件、套),其中锅炉153台、压力容器3278台、起重机械1254台、电梯253部、厂(场)内机动车100辆、压力管道508737.17米。上半年度共排查出一般隐患207项、严重隐患6项,已消除一般隐患55项。下一步,我局将加大特种设备检查力度,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加大特种设备风险管控能力,确保辖区内特种设备安全。
为增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化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矛盾,指导企业尽快消除安全隐患,2016年6月21日上午,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质监分局组织召开了2016年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约谈会,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管特种设备安全副局长折桂兰同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孙欣荣同志及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质监分局主要领导参加了约谈会。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共计12家存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参加此次约谈会。
在约谈中,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孙欣荣就全国近期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的典型案例情况及对参加约谈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讲解和学习,存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企业逐一汇报了具体隐患情况及整改措施。鄂尔多斯市质监局副局长折桂兰、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质监分局主要负责人要求被约谈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报告隐患整改进度、相应措施对策及相关工作计划。同时,针对隐患问题和企业汇报的情况“对症下药”,督促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形成书面材料,经安全监察人员现场确认,双方签字盖章后作为隐患整改的承诺。
通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约谈活动,有效加强了辖区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及重大问题的监督管理,切实增强了各生产、使用特种设备单位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各单位能够自觉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
二、质量基础工作情况
(一)质量管理工作
开展名牌战略有成绩。目前,我局辖区内共有获得主席质量奖企业1家、获得市长质量奖企业2家、6家企业的10种产品获得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
在培育名牌产品工作中,一是抓动员,推进品牌创建氛围营造;二是抓调研,推进争创名牌积极性;三是抓帮扶,推进质量保障水平的提升;四是抓指导,推进品牌争创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极大的调动了辖区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上半年,我局辖区内5家企业的内蒙古名牌产品申报资料提交到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进入资料审核阶段,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名牌产品宣传力度,动员辖区内更多企业注重产品质量,持续开展名牌发展战略。
(二)计量认证工作
我局辖区现有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获证实验室4家,分别为2家建材检验实验室、1家环境检测实验室和1家机动车安检实验室。今年,我局将继续积极推荐辖区内实验室申报自治区计量诚信单位荣誉称号。
(三)标准化工作
1.积极开展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专家库专家征集工作。为更好的加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以及循环经济标准化有关政策制定等工作中的技术指导,按照《内蒙古质监局转发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征集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专家库专家的通知》(内质监办函(2016)19号)文件要求,我局组织开展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专家库专家征集工作,截至目前,共推荐辖区内3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的7位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申报了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专家库专家征集工作,现在申请表已经通过自治区局的审核,等待国家标准委审核通过。
2.组织开展地方标准征集工作。为切实增强地方标准制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市场需求,保障健康安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我局于2016年2月份,推荐上报了辖区内涉及工业和农业领域的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申报的7项地方标准,其中涉及工业标准6项,分别为《工业用片碱中镍含量的测定》、《工业用乙醛》、《醋酸甲酯》、《高性能水泥》、《高危行业企业不安全职工退出机制》和《重工业企业领导值班带班规范》,涉及农业标准1项为《阿尔巴斯山羊肉》。其中由由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红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的《阿尔巴斯山羊肉》和由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化工分公司制定的《工业用片碱中镍含量的测定》两项标准,已列入2016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3.开展标准注册登记和采标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加强辖区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注册登记工作。上半年,我局为辖区内的2家企业的4项产品执行标准办理了《产品标准注册登记证》,截至目前,我局共为辖区内的20家企业的59项产品执行标准办理了《产品标准注册登记证》,并积极鼓励引导溶解乙炔、电石、工业甲醇、硅铁等生产企业开展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目前,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化工分公司、鄂尔多斯市双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已分别将电石产品和硅铁产品采标申请资料报送至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该项工作已进入申报材料的审核阶段。
4.积极开展标准化调研工作。为准确把握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提高开发区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区域内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水平。3月21日,我局协同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标准技术服务中心标准化专家,对辖区内具有较强标准化工作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17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标准化调研工作,形成了有效的调研报告共3份。
5.成功承办自治区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项目现场会及全市标准化工作培训班。4月22日,由市质监局、开发区管委会和我局共同承办的自治区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项目现场会及全市标准化工作培训班在鄂托克旗棋盘井镇天骄大酒店成功召开。会议听取了我市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介绍;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介绍;呼和浩特市光伏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包头市稀土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介绍;会后参观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月22日下午,举办了全市标准化工作培训班,了解读近年来国家标准化改革政策,实施区域标准化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召开此次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项目现场会,旨在为更好的实施《鄂尔多斯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准确把握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提高开发区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区域内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水平,进而推进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6.开展征集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为了推动全区标准化战略的发展,充分发挥生产、使用、科研和监督检验、经销等方面专家的作用,更好地开展各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高地方标准水平,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挖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潜力。近日,我局组织开展征集内蒙古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积极推荐开发区管委会申报了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开发区安监局申报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在申请表材料已全部报送至自治区局,等待审核通过。
三、质量安全隐患和预警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质量工作机制还未健全。各经济主管、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部门,虽然开展过联合执法、安全检查等协作,但在经济数据使用、产品信息公开、行政监督管理、工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沟通不及时,各自为阵较多,可能产生监管死角、监督不到位的风险。
2.部分企业质量意识还不够强。我局辖区还有相当多的企业质量意识还比较陈旧,重视产品的数量不重视产品的品质,重视产品的外观不重视产品的性能,重视产品生产不重视质量管理,重视产品销路不重视生产可持续性,导致产品生产过程把关不严,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最大的保障。
3.品牌建设相对松散。我局辖区获得内蒙古名牌产品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未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原因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品牌重视不够,品牌宣传、品牌运用、品牌激励等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够。
4.标准化建设刚起步。经过我局努力,标准化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企业标准化意识薄弱,形成标准化产业集群周期长、整体效果不明显,政府对标准化宣传、运用、奖励机制不健全。
5.“特种设备安全”问题较突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安装、使用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未经定期检验、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后未注册登记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措施和建议
1.深入开展质量宣传培训。利用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发放宣传册等手段积极宣传实施名牌战略,宣传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宣传质量安全知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广大群众开展质量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推动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2.强化从政府层面推动品牌造势。从政府层面营造追求品牌、重视品牌、激励品牌的氛围,为辖区企业树立标杆,为企业品牌发展造势,促进企业从数量立企到质量兴企的转变,从生产产品到创建品牌的提升,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3.发挥质监职能优势抓好服务。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产品质量行政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标准化工作人才等方面优势,广泛深入工业园区、深入重点企业,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新技术应用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进的技术改造等方面与企业对接,全方位、零距离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增强企业核心技术优势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辖区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4.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质量信用档案,严格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公布质量守信、失信企业“红黑榜”,引导企业严格自律、诚信经营,承担质量安全责任。
5.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引入第三方标准化培训机构,对辖区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切实加强辖区企业标准化意识,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全力推进辖区标准化建设工作。
6.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和重点监控设备专项安全监管,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企业在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